画像砖

    画像砖 : 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汉代画像砖在出土数量、砖块形制、画幅形式、题材内容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丰富于其他时代。画像砖因题材内容的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水平,是考察、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艺术发展的珍贵资料。
  分布区域  画像砖的流传较早,明清时期就因墓室被盗或被毁而流入民间,至清代晚期,已有收藏家对其进行著录。1949年以后,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画像砖有了大量的出土。出土地点为河南、四川、山东、陕西、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其中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数量最多。河南出土的画像砖主要分布在洛阳、郑州、禹县、舞阳、鄢陵、郾城、巩县、淅川、新野、新乡、南阳、许昌等市县,其时代分别属于西汉至东汉晚期及南北朝时期。四川出土的画像砖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一带,其中以成都、新繁、新都、广汉、德阳、彭县、新津、邛崃、彭山及宜宾等市县数量最多,其时代为东汉。
     
  题材与内容  作为一种艺术体裁,画像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题材内容广泛地表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及生产劳动等。其题材可分为:①表现经济生活和生产劳动,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如耕种、收获、渔猎、采莲、桑园、井盐生产、集市交易及酿造、舂米等;②炫耀墓主人生前社会地位,包括身份、经历、宅院及享乐生活等,如车骑出行、 楼阁宫阙、 庖厨、宴饮、乐舞百戏、尊贤养老、讲经授学等,南朝时还出现了表现当时文人生活的画像砖;③历史故事,如泗水取鼎、荆轲刺秦王、二桃杀三士、狗咬赵盾等;④神话传说与神异动物,如伏羲、女娲、 东王公、西王母、 羽人乘龙、仙人六博,以及青龙、白虎、朱雀、双凤、三足乌与九尾狐,南朝时还出现了供养飞天、伎乐天人等佛教艺术的题材内容;⑤动物、植物形象及图案,如猛虎、奔鹿、骏马、飞鹰、鸣鹤及牛、猪、鱼、 龟、 梅、树等,图案既有波浪纹、云勾纹、云雷纹、百乳纹、钱币纹及各种几何纹样,又有动植物与几何图形结合的纹样,如双龙菱形纹、兽面纹、鹿菱形纹、犬菱形纹、飞鸿菱形纹、柿蒂纹等。因画像砖的分布区域不同,其题材内容也有所侧重。河南画像砖,出土于洛阳一带的多以武士,骏马、虎、鹿、飞禽及狩猎为主,而出土于郑州、禹县一带的则主要以乐舞、车骑出行、狩猎、宫阙及神话传说和各种动物为主要表现内容。四川画像砖比较重视表现生产劳动,如收获、采莲、桑园、狩猎和井盐生产等劳动场面,具有地域特征。画像砖与画像石在题材内容方面具有共同性,反映了同一时代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形制与形式  经研究表明,画像砖是将加工好的泥坯,放入木模中制成砖坯,待半干后去掉木模,用刻有图像内容的印模印出各种图像和图案。有空心砖和实心砖之分,其中空心画像砖形体较大,呈长方形。画像砖的形制也因产地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河南画像砖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类:①大型空心砖,高16~52厘米,宽60~160厘米,厚20厘米左右;②实心大砖,高20~25厘米,宽60~80厘米,厚6厘米左右;③实心小砖,高13厘米,宽43厘米,厚6厘米左右。
       
  四川画像砖多为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砖,和高26厘米、 宽46厘米左右的长方形砖。据对墓室的考古发掘,及对所出土的部分画像砖上所书写的带有标示位置性字样的研究,表明画像砖在墓室的位置,是依据一定的规制排列的。如四川画像砖的排列顺序一般为:墓门处置门阙,依次向内的内容是车骑出行、生产劳动、墓主人的生前活动等,而神话传说等内容的画像砖,一般被安排在后室及侧室的后壁偏高处。
      
  画像砖的表现手法多为印模压印,部分图像是用锐器刻画出来的,其中某些比较大的砖面上的图像,是由几个印模依次排列并多次压印出来的,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如河南洛阳出土的大型空心画像砖,以及部分画像砖上的图案纹饰,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表现的。也有一种是将多种不同图像内容的印模,按一定的构图方式,压印在砖面上的。如河南郑州出土的一块有斗鸡、羽人乘龙等内容的画像砖,即采用此种手法。而大量的中小型画像砖,则是一模一图。
  由于模印图像的线条、形体块面凹凸加工手法的不同,其表现手法也呈现多种面貌,依其图像形体的构成形式,一般可分为:①阴线刻与阳线刻。此类画像砖上的图像线条呈凹凸两种面貌,线条简练流畅,黑白布置恰当,形象概括生动。②浅浮雕。线面结合,在物象的大的体面上,配以线条,以加强主题的表达和动态的刻画。③高浮雕。图像具有较强的体积感和一定的空间感。另外,部分画像砖出土时图像上带有颜色,表明当时画像砖还借助色彩来表达主题。
  风格特征  画像砖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不以对物像刻画的细微为取向,而是在神似的基础上,追求形象的准确。其作品造型洗练、生动,部分图像中的形象因主题内容的要求,而具有一定的夸张色彩。风格雄健朴拙,博大浑穆,富有时代特征。一部分画像砖上的图像呈剪影式,以大的块面和简练的线条,使物象的运动感得到加强,简洁或重复的图像以及部分充满图像内容的构图处理,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生动地表现了图像的主题内容,并体现出作品的神韵。

为您推荐

邓县彩色画像砖

邓县彩色画像砖 : 中国河南省邓县学庄南朝墓出土的模印彩色画像砖。1957年发现该墓。墓室和甬道全部用砖砌成。墓室两壁各筑8个方形砖柱,甬道两壁各筑4个方形砖柱,上面砌着一砖一图的模印彩色画砖。画像砖..

汉代棺椁画像石

汉代棺椁画像石 : 主要出土于中国西南地区,以四川盆地为多。画像皆刻于棺椁外侧。有只在棺身两侧者,也有布满棺盖顶部、棺身两侧和前后端者。多为减地浅浮雕加阴线刻,后期出现高浮雕、半立雕等。雕刻..

冯君孺人墓画像石

冯君孺人墓画像石 : 冯君孺人墓位于河南省唐河县新店村。1977年发现,翌年清理出土画像计35幅,现复原保存于南阳汉画馆。墓室为砖石结构,平面呈“回”字形,规模宏大。画像位于门楣、门扉、门侧柱及室内..

王得元墓画像石

徐州画像石

徐州画像石 : 江苏徐州地区为汉代画像石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其分布以徐州为中心,遍布于周围的铜山、睢宁、新沂、邳州、沛县等市县。画像石主要设置于祠堂和墓葬。其年代,初出现于西汉晚期石椁墓椁..

白庄画像石

白庄画像石 : 1972年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市白庄东汉墓,当为东汉晚期(147~220)作品。白庄画像石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形式及风格皆十分独特。一块透雕半圆形双鸟衔璧纹门额石和一正面刻东王公和祥禽瑞兽,背面刻..

大保当墓画像石

大保当墓画像石 : 陕西神木的大保当汉墓群发现于1986年,1996年开始发掘,已出土画像石近60块。据风格判定,这些画像石的年代约当公元100年前后,即东汉中期。画像石皆位于墓室门楣、门扉和门左右立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