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美术 : 柬埔寨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部,流经境内的湄公河和位于境内的洞里萨湖,使其具有建立富饶农耕社会的地理优势。柬埔寨对东南亚的古代文化曾作出重大贡献,但史前遗物发现极少,史前史不清楚,甚至长久生活在这一地方的高棉人的起源仍然是个谜。从历史时代初期起,在今柬埔寨北部一带兴盛过印度化的扶南国。6世纪中叶,真腊国兴起并取而代之,成为柬埔寨的统治者。从9世纪起,真腊国急速扩张,以吴哥地区为中心,吞并今泰国和老挝的南部,出现11~12世纪的鼎盛期。柬埔寨在历史上与印度和中国这两大文明古国都有文化交往。它的美术以印度教和大乘佛教为主要内容,并伴随着对高棉国王神化的祭祀崇拜思想,通过印度教神庙建筑和雕塑等主要形式表现出来。 柬埔寨美术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①扶南国时代(6世纪中叶以前),②前吴哥时代(6世纪后半叶至8世纪末),③吴哥时代(9~13世纪前期),④14世纪以后。
扶南国时代美术 扶南国是柬埔寨的印度教古国。它以湄公河下游的交趾支那为中心,繁荣于1世纪末叶至6世纪中叶。扶南之名仅见于中国史籍,一般解释为孟-高棉语Phnom的古语bnam的音译,意味着"山"。它最早作为印度教化国家领有今柬埔寨、越南南部及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以公元500年前后为鼎盛期,6世纪后半叶受到北邻的真腊国的攻击,不久销声匿迹。在中国的史书中,扶南国早在中国三国时代就与吴国有交往,以后曾向南北朝时代的宋、齐、梁入贡。扶南国特别信奉印度教(特别是湿婆派)和佛教(大乘派),制作多臂的湿婆铜像。确证为扶南的遗构和遗迹尚未发现。但俄厄遗迹,很可能是扶南国的港口。另外,在普农多出土的八臂毗湿奴立像、持斧罗摩立像、吴哥附近发现的笈多风格的砂岩制佛头和佛立像,可以确证至迟在5~6世纪,印度的造像艺术已波及此地。这些神像和佛像,风格古朴,印度的痕迹强烈,可视为扶南末期的雕塑作品,它的创作传统一直影响到前吴哥时代的均衡优美的雕像群中。
前吴哥时代美术 约6世纪中叶,在扶南国北边兴起了真腊国。真腊是中国史籍记有的高棉人国家,名称由来不明。它在7世纪时统一了柬埔寨,王都在伊奢那先,但在8世纪又分裂为水真腊和陆真腊。从 6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重新统一并建都于吴哥以前,史称前吴哥时代。
前吴哥时代,高棉人继承印度要素浓厚的扶南国时代末期的美术,展开了高棉民族独自的美术创造活动。遗迹和遗品不太丰富,分布于洞里萨东部地区至湄公河下游,大体上属于印度教。高棉人的美术才能,从9世纪起表现在突然出现的大量石构建筑上。他们作为建筑师的非凡本领在于,既能构造巨大的石构建筑物,也能装饰建筑细部,从中反映了良好的工艺感受力和装饰能力。建筑遗构都是印度教神庙,以砖瓦为建材,石料仅仅用于基部、入口的楣上,囿于社会经济基础的限制,都是小规模的。并且,建筑样式类似南印度的帕拉瓦建筑,可推测与其他的移民或工匠有深厚关系。庙堂建筑为箱形单一堂样式,上部顺次递减地重叠成数层与主屋同形的结构,以后发展为高塔形塔堂建筑,即在单独的祠堂上构成高塔状屋顶。建筑遗构有数处,尤其集中在旧都三坡布雷卡一带。在雕塑方面,发现了若干石雕和青铜的佛教造像(6世纪后期至7世纪)、许多印度教的诃里诃罗像和女神像(7~8世纪初期)。它们在印度雕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高棉人的独特造型能力。诃里诃罗像之多也引人注目,特别是其造型表现上,瘦而匀称,能把握人的姿态,可考虑为受印度笈多时代萨拉纳特雕像样式的影响,然而注意到对颈、腕、胸、腹部的逼真表现手法,勿宁说更接近通过南海贸易而传入的罗马造型样式。总之,它们无疑是显示了高棉人美术才能的杰作。在8世纪,由于真腊的分裂和外国的入侵,高棉美术的发展中断,没有留下多少遗品。
吴哥时代美术 9世纪时,阇耶跋摩二世(802~850在位)统一了高棉,建立吴哥王朝,至1369年泰国攻陷吴哥,史称吴哥时代。这是高棉美术的黄金时代和古典时代。
阇耶跋摩二世在位期间,在各地筑城,修建巨大寺庙群。至9世纪末的苏耶跋摩一世(889~910在位)时,高棉势力扩张到今泰国南部,北达琅勃拉邦的湄公河中游。他选择洞里萨湖西北的土地,建设大都城──吴哥,为此耗尽了长期积聚的巨大财富,进入大型建筑盛行的时代。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在位)时,建立了吴哥寺,高棉建筑达到发展盛期。
高棉人在以大规模的寺庙建筑为主体的盛大造型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艺术天分。高棉建筑的遗构或遗址,集中在吴哥及其附近,基本上属于印度教,也有的是属于大乘佛教的作品,总之,是狂热的宗教信仰的产物。这种宗教信仰又与对国王的崇拜结合起来。高棉国王被视为印度神(一般为湿婆,有时为毗湿奴或佛的化身,死后也归一于这些神或佛),从而使国王(甚至包括王族)神化。这样,宗教寺庙实际上也是为国王服务。寺庙建筑主要使用砂岩石、红土和砖等建材,逐渐完善前代开始出现的高塔式塔堂,随之将大台基高高地堆成急剧的阶段式金字塔形,其后发展了立有主堂的寺庙形式,又建立了五塔式寺庙,即在基坛上以高塔式主堂为中心,四角各有一高塔。进而,产生大回廊样式的著名大寺──吴哥寺、巴云寺,达到柬埔寨建筑艺术的顶点。任何寺庙从堂的构成到诸堂塔的布局,无论平面或立面都呈现严格的几何式对称,这是一大特色。著名的遗构还有:巴肯寺、罗洛建筑群、班迭斯雷寺等。
这些建筑在丰富多采的浮雕装饰意匠上,尤其引人注目。任何建筑物上出现的花叶纹、天神像装饰浮雕一一可寻觅样式展开的顺序,以至几乎可以确立与建筑本身合一的编年史。浮雕的装饰意匠一般由简素古朴发展为丰富多采,充分发挥着高棉人旺盛的装饰情趣和对纹样的敏锐感受。但到后期,它又过于填满空间,显得过分繁缛。另外,在大回廊式寺庙中,回廊上有描绘故事、国王事迹的中楣浮雕。在作为人体雕刻的圆雕和高浮雕的神像、佛像、飞天像上,早期为追求强有力的表现而制作固定的直立像,以后逐渐发展为寻求均衡和协调的倾向,被称为巴云样式。至阇耶跋摩七世(1181~1219在位),柔和纤弱的雕塑成为时代特色,雕像的笑容被称为"吴哥式微笑"。吴哥时代的雕像,多数为石像,少数为青铜像,整体上程式化而乏于变化,但有一些男神像有一种逼人的力感,一些女神像上身裸露,富于魅力。
14世纪以后 从《真腊风土记》看,高棉国于14世纪后还在繁荣,但几乎没有出现以往那种盛大的美术活动。以后,南方小乘佛教渗透进来,高棉又数次遭泰人的侵略,不久放弃吴哥(1431)向东南方退避,国势也走向衰退。随之受泰人影响,木构建筑开始流行。
1434年,高棉王国迁都金边,金边城市建设始具规模。现在,拥有辉煌的旧王宫、秀丽的塔山、庄严的独立纪念碑,以及富有民族色彩的寺庙、尖塔等名胜古迹。金边国立大学下设美术学院。金边国立博物馆在旧王宫北邻,陈列着5~14世纪的石雕像、 青铜像、遗址浮雕、石碑、陶器、金银工艺品,达数千件,尤以吴哥时代的雕塑著名。此外,它还展示着19~20世纪的王宫的日用品和乐器等。
夏鼐:《真腊风土记(元代周达观著)校注》,中华书局,北京, 1981。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