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年画 : 流行于中国南方的民间年画品种。桃花坞在江苏苏州城内阊门内一带。苏州历史上是商业发达文化隆盛之地,画家云集,也是工艺美术和书籍雕版中心,画工和雕版结合,创造了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约开始于明代后期,盛于清雍正乾隆之后,画店集中地除桃花坞外尚有虎丘山塘一带。清代顾铁卿《桐桥倚棹录》中记:"山塘画铺异于城内之桃花坞北寺前等处,大幅小帧俱以笔描,非若城内之桃花坞北寺为专用版印也。惟工笔粗笔各有师承,山塘画铺以沙氏为最著,谓之沙拥。所绘则有天官、三星、人物故事,以及山水、花草、翎毛,而画美人则尤工耳"。
从上述描述,可知早期年画有手绘及版印两种,手绘年画还有粗笔细笔不同风格。
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苏州展开激战,山塘一带画店在战争中被毁,画业遂集中于城内桃花坞北寺塔一带,突出发展了木版水印年画。
苏州年画铺,可考者有张星聚、 张文聚、 魏鸿泰、吕云林、陈福顺、墨香斋、春源、季祥吉、柳双合、谢义合、姚正合、王荣兴、陈同盛、吴鸿增、吴太元、鸿云阁等家,最盛时年产年画数百万张,主要行销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省。
桃花坞木版年画以雕印套色为主,绘制都颇精丽。雍正、乾隆时的年画如《苏州万年桥》、《苏州阊门图》(见彩图)、《西湖十景图》等,还明显地吸收了欧洲铜版画及透视画法,用细密的排线表现光暗体积,并在透视上追求深远广阔的效果。
清中叶以后更多地向阳刻套色发展,线条洗练,善用粉红、粉绿等色彩,在鲜艳中带有典雅明丽的风采。题材有风俗、历史故事、美女、娃娃、小说戏曲,年画中不少以连环图画形式反映南方群众所熟悉的故事(如宏碧缘、珍珠塔等),用于辟邪纳福的神码及吉祥图画也带有地区特点,如《蚕猫避鼠》就适应了南方群众养蚕灭鼠的愿望,《和气致祥》则通过江南熟悉的滚圆可爱的大阿福形象表现了对和美幸福生活的向往。
苏州在明清两代画家云集,但桃花坞年画作者为民间画师,题款多署别号,如杏涛子(曾画《山塘普济桥》)、墨浪子(曾画《西厢记》)、墨樵主人(曾画美女)、桃溪主人、桃坞主人、松崖主人等。即使题姓名者如曹升、陈仁柔以及山塘画铺之沙氏其事迹已失考。清末名画家吴友如曾为桃花坞年画绘稿,他在上海编印的《点石斋画报》、《吴友如画宝》等也为桃花坞的时妆美女年画和时事年画所借鉴。
清代末年,上海老校场开始有了销售桃花坞年画的店铺,有的也从苏州聘工匠为之刻印,画店字号有老文仪、吴文艺斋、孙文雅、筠香斋、源兴、赵一大等。苏州年画还予扬州、南通、芜湖等地年画发展以相当影响。但由于现代印刷的发展,使桃花坞年画趋于衰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文化部门成立了桃花坞木版年画研究所,搜集旧版及资料,进行研究工作。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