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巴里补罗神庙

    摩诃巴里补罗神庙 : 印度中世纪印度教神庙群。在今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马德拉斯以南约56公里的古代海港摩诃巴里补罗,包括五车神庙、石窟神庙和海岸神庙,兴建于7~8世纪帕拉瓦王朝时代。
  摩诃巴里补罗神庙形制多样,几乎提供了所有印度南方式神庙的原型。摩诃巴里补罗的雕刻,继承了安达罗王朝阿默拉沃蒂大塔雕刻的传统,造型纤细修长、柔韧优雅,但更加高华洗练、自然单纯,同时追求动态与变化,强调戏剧性效果,体现了初期印度巴洛克风格的特征。
  五车神庙  是5座用整块天然花岗石雕凿的战车形神庙,分别以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般度族的人物命名,建于帕拉瓦国王那罗辛哈瓦尔曼一世玛摩拉(约630~668在位)时期。4座神庙从北向南排成一线:①黑公主战车,仿制南印度草庐顶的木结构祠堂形式;②阿周那战车,殿堂呈方形,屋顶呈角锥形,带有3层盔顶小亭,显示了印度南方式神庙的原始形制;③毗摩战车,殿堂呈长方形,屋顶类似佛教支提窟的圆筒形拱顶;④法王战车,是阿周那战车的较大翻版,角锥形屋顶带有4层盔顶小亭。第5座神庙偏离于西侧,即偕天战车,是毗摩战车的简略复制,平面前方后圆。五车神庙外壁以壁柱为框的高浮雕嵌板,刻有印度教诸神和帕拉瓦王室的雕像。代表作有阿周那战车的《王妃》和法王战车的《湿婆家族》等。在这群神庙两侧还有圆雕的狮子、大象和公牛南迪。
         
  石窟神庙  在帕拉瓦诸王统治时期陆续开凿,通称曼达波(柱廊),多系岩凿的列柱浅廊,共10余座,重要的有摩希刹曼达波、瓦拉赫曼达波、克利希那曼达波、般度五子曼达波、罗摩奴阇曼达波等。这些曼达波正面的列柱往往以蹲踞的狮子为柱础,构成了典型的帕拉瓦石柱。曼达波内部平面呈长方形,侧壁装饰着大幅的高浮雕嵌板,表现印度教神话场面。代表作有摩希刹曼达波的《杜尔迦杀死摩希刹》和《毗湿奴卧像》、瓦拉赫曼达波的《毗湿奴的野猪化身》和《拉克希米沐浴》、克利希那曼达波的《克利希那擎举戈瓦尔丹山》等。其中最著名的《杜尔迦杀死摩希刹》,占满柱廊内整面北壁,表现杜尔迦女神坐骑雄狮追杀水牛怪摩希刹的激战场面。场面的戏剧性和群像的运动感十分强烈,杜尔迦的造型既优雅秀逸,又英伟雄健,是帕拉瓦雕刻的珍品。般度王子曼达波旁侧的巨幅岩壁浮雕《恒河降凡》,更是世界闻名的杰作。
         
  海岸神庙  建于8世纪初叶那罗辛哈瓦尔曼二世罗阇辛哈(约700~728年在位)时期,以大块花岗石垒砌,是南印度石造神庙的最早范例。结构类似法王战车。主殿的重层角锥形屋顶确立了南方式高塔的形制。东边临海的主殿高塔下方是林伽密室,中间的柱廊内雕有毗湿奴卧像,西边的后殿塔楼较低。神庙的庭院围以矮墙,墙上横卧着成排圆雕的公牛南迪,南侧还有圆雕的杜尔迦坐在雄狮腿上。
  参考书目
 K.R.Srinivasan, Cɑve-Temples of Pɑllɑvɑs,New Delhi,1964.

为您推荐

莫卧儿细密画

莫卧儿细密画 : 印度莫卧儿王朝(1526~1858)的宫廷细密画。属于波斯-印度绘画体系。莫卧儿帝国的创始者巴布尔及其继承者们,大都爱好文艺,奖励艺术,从波斯召来许多著名建筑师和画家,在宫廷中任职。因此波斯风格..

《明画录》

《明画录》 : 中国清代画史著作。徐沁撰。徐沁,字野公,号委羽山人,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动于明末清初。著有《谢皋羽年谱》等,《明画录》的编写已入清代。   《明画录》全书8卷,仿夏文彦《图绘宝鉴》..

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白塔 : 中国佛塔。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妙应寺中,元至元八年(1271)建,是内地最早的喇嘛塔。妙应寺初名大圣寿寺,白塔名释迦舍利灵通之塔。塔在妙应寺中轴线上,塔下有1层基台和重叠的2层基座,基台平面为折角..

摩尔,H.

莫卧儿建筑

莫卧儿建筑 : 印度莫卧儿王朝时代(1526~1858)的伊斯兰建筑。集中分布于莫卧儿帝国都城德里、阿格拉与陪都拉合尔(今属巴基斯坦)等地。建筑形式主要包括城堡、宫殿、清真寺、陵墓等,一般以尖拱门、 尖塔、 大圆顶..

明代寺庙壁画

明代寺庙壁画 : 中国明代壁画远逊前朝,但寺庙壁画较之墓室、祠馆壁画,尚还发达,在统治阶级倡导下,也曾兴盛一时。明代前期有许多著名画家都参加过壁画绘制工作。据史籍记载,南京报恩寺壁画上,就有永乐(1403~1424)..

面人汤

面人汤 : 中国现代面塑艺术世家。面人系用精制面粉、江米(即糯米)粉、防腐剂等,用开水调合成面团,在锅内加温后,根据创作需要分别放入各种颜料,即可捏塑各种人物形象。面人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汉唐以来,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