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金代王若虚关于文章写作法度和要求的论述。

语出《文辨》:“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王若虚所谓的“定体”,是指固定不变的写作程式;所谓的“大体”,是指文章写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王若虚认为,文章写作没有固定不变的具体模式和法度,但基本的原则和要求是要有的。他所指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就是他所强调的“辞达理顺”,即言辞要足以达意,思想内容要充实而有条理,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只要能做到“辞达理顺”,具体的表现方法和语言的运用,都可以灵活掌握,不必作具体规定。王若虚的“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的观点,是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江西诗派固守“死法”的错误倾向提出来的。他说:“古之诗人,虽趣尚不同,体制不一,要皆出于自得,至其辞达理顺,皆足以名家,何尝以句法绳人哉?鲁直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钵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哉?”从王若虚对江西诗派的批评当中,可见“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理论的核心,是重视文章写作的独创性,主张在遵循“大体”的前提下,强调“活法”。这种理论,符合文章写作的规律,对文章写作实践有切实的指导意义,为后世文人所重视。

为您推荐

斐罗斯屈拉特

斐罗斯屈拉特:【生卒】:约170—245【介绍】: 古罗马时代希腊作家、文艺批评家。生平不详。据传他曾在雅典学习和执教。后移居罗马,从事研究与着述。写过人物印象记、书信和绘画评论等。《亚波罗琉斯的生平》是他的文艺美..

非个人化

非个人化:新批评派主要人物艾略特提出的诗歌主张,是休姆和庞德的意象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非个人化”包括三个方面: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作家与传统的关系;“客观对应物”的创作方法。艾略特认为,生活与艺术之间隔着一条绝对..

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恩格斯文学批评用语,又称积极的背景。语出《致斐·拉萨尔》信。福斯泰夫是莎士比亚《亨利四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两剧中的人物,是英国16世纪封建关系解体时期的没落骑士的典型,长期沉沦在社会底层..

恶劣的个性化

辅时及物

辅时及物:唐代柳宗元对“文以明道”之“道”的具体说明。语出《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仆之为文久矣,然心少之,不务也,认为是特博弈之雄武。故在长安时,不以是取名誉,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又言:“然而辅时及物..

非小说文学

非小说文学:美国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不象小说也不象新闻报道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由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在1966年出版的名着《在冷血中》,加上了“非小说文学作品”的副题而得名,并由此开创了该种文学创作的样式。《在..

感受谬误

感受谬误:新批评派代表人物温舍特和比尔兹利提出的理论。他们认为,对作品的反应因人而异,批评家根据读者的反应来评价作品,会失去准绳,导致相对主义;读者对作品的体验包含一些纯属个人气质与特征的东西(如教育程度、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