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达罗毗荼风格”。
印度寺庙建筑风格之一。渊源于笈多王朝,流行于7世纪至18世纪的泰米纳德邦。其特征是有库替那式的金字塔状尖塔。南印度寺庙建筑主要包括一个正方形的神殿,殿顶有小塔或尖顶,及一个有柱门廊或厅堂。长方形的后院内围绕着一间间密室,庙的外墙由壁柱分隔,柱上有神龛,内有雕像。殿顶端即尖塔,为库替那式,逐层向上收缩,成金字塔状,其四角为方形,中央是圆桶形的顶部,尖塔有穹顶,顶上放置着宝瓶和饰物。
现存最早的建筑是摩诃波里布拉摩的岩雕神龛,以及同一地区的滨海寺。南印度的这种建筑形式,以丹杰俘尔地区的贝拉迭丝瓦拉神庙、甘盖康达可拉普姆的大庙为最着名。
此后,建筑形式愈趋精致,庭院内建筑群复杂,出现了许多连在一起的围墙,门廊独立并更为高大。
至维查耶纳伽时代(1336-1565),南印度寺庙建筑已达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