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度寺庙建筑

南印度寺庙建筑:

又称“达罗毗荼风格”。

印度寺庙建筑风格之一。渊源于笈多王朝,流行于7世纪至18世纪的泰米纳德邦。其特征是有库替那式的金字塔状尖塔。南印度寺庙建筑主要包括一个正方形的神殿,殿顶有小塔或尖顶,及一个有柱门廊或厅堂。长方形的后院内围绕着一间间密室,庙的外墙由壁柱分隔,柱上有神龛,内有雕像。殿顶端即尖塔,为库替那式,逐层向上收缩,成金字塔状,其四角为方形,中央是圆桶形的顶部,尖塔有穹顶,顶上放置着宝瓶和饰物。

现存最早的建筑是摩诃波里布拉摩的岩雕神龛,以及同一地区的滨海寺。南印度的这种建筑形式,以丹杰俘尔地区的贝拉迭丝瓦拉神庙、甘盖康达可拉普姆的大庙为最着名。

此后,建筑形式愈趋精致,庭院内建筑群复杂,出现了许多连在一起的围墙,门廊独立并更为高大。

至维查耶纳伽时代(1336-1565),南印度寺庙建筑已达高峰。

为您推荐

裴岑纪功碑

裴岑纪功碑:全称《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东汉碑刻。隶书。6行,行10字。永和二年(137)立。碑原在新疆巴里坤城西五十里之石人子,此碑上锐下大,孤笋挺立,望之如石人,因名其地。清雍正七年(1729)大将军岳钟琪移置将军府,后又..

钱坫

钱坫:【生卒】:1744—1806【介绍】: 中国清代书法家。字献之,号十兰。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举人,官至乾州州判。善篆书,取法李阳冰,笔力沉着苍劲。晚年右手病发,左手作篆尤精绝。对地理和文字学也钻研颇深。有《说文解..

麦秸画

麦秸画:中国新兴工艺画之一。首创于本世纪40年代末期。主要产地有广东潮州、黑龙江哈尔滨等地。潮州麦秸画取材广泛,凡胜景、奇观、花卉、翎羽等都可入画。品种有挂屏、屏风、珍品盒、像架、书签、画片、贺年片。哈尔滨..

钦州陶

弥生陶器

弥生陶器:日本陶器品种之一。约公元前250年发现于东京弥生町,故名。其制作采用泥条盘筑法,即将粘土搓成条状,然后向上盘筑,再用拍打工具或有刃的工具将器表砑光,涂上红色彩料,经磨光而成。早期弥生陶器的表面刻有波纹装饰;中..

女像柱

女像柱:西方建筑柱式的一种。是以女性雕像代替柱子作建筑的支撑物。最早出现于希腊特尔斐的小建筑中。起源于腓尼基用象牙雕成裸体人像的镜柄和古希腊用青铜铸造的着衣人像。根据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说法,女像柱..

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浙江青田县雕刻工艺品。相传始于宋代。青田盛产石料,并以“石雕之乡”闻名于世。青田石色彩丰富,质地细密,柔润光滑。早期利用其俏色雕刻图章,现发展为雕刻山水、花卉、人物、动物以及文房用具等。雕制技法有镂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