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序曲。
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作曲。作品49。1880年作者应鲁宾斯坦之约,为莫斯科的救主大教堂重建落成庆典而作。该教堂毁于1812年拿破仑侵俄的战火。
作品以1812年俄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正义斗争为题材,结构为奏鸣曲式。乐曲开始是一个前奏,由两个主题构成,表现俄罗斯人民的和平生活,并预示战争逼近,灾难即将降临。
呈示部以激烈的旋律和强有力的节奏描述了法军的入侵,然后是表现俄罗斯人民热爱祖国和充满信心的具有民歌风格的主题。展开部和再现部以上述的材料构成战争的画面,描绘了俄国军民排山倒海向前进,侵略者兵败如山倒的场面。
结尾响起了帝俄时国歌的旋律,表现全民欢庆的热烈情景。十月革命后改为用格林卡的《光荣颂》。
这是一部描写战争的音乐,是为在广场上的成千上万的人民而演奏的,所以乐队的编制相当庞大,而且采用了炮声、教堂的钟声等音响。由于该作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所以在卫国战争中受到苏联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