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导演:指“文革”前夕毕业、“文革”后开始获得独立拍片机会的中年导演群。代表者和代表作有:黄建中(1941~),曾导演《小花》(1979)、《如意》(1982)、《良家妇女》(1986)等影片;郑洞天(1944~),曾导演《邻居》(1981与徐谷明联合导演)、《鸳鸯楼》(1987)等影片;张暖忻(1940~),曾导演《沙鸥》(1981)、《青春祭》等影片;膝文骥(1944~),曾导演《生活的颤音》、《都市里的村庄》(1982)等影片;吴天明(1939~),曾导演《人生》(1984)、《老井》(1987)、《非常爱情》(1998)等影片;吴贻弓(1938~),曾导演《巴山夜雨》(1981)等影片;谢飞,曾导演《本命年》(1991)、《黑骏马》(1996)等影片。第四代导演是对中国传统电影语言作出积极探索的一代。1979年,张暖忻、李陀发表的论文《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成为第四代导演的艺术宣言。在第四代导演的前期创作中,他们举起与“回归真实”相应的追求纪实美学风格的旗帜,强调深入社会生活特别是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大量采用实景拍摄,运用长镜头,大量采用非戏剧化的、逼近生活原态的散文式结构形态等等。第五代导演出现后,第四代的创作仍很活跃,并在创作观念、创作意念和创作风格上呈现出第四代导演二期创作的多元化品格和多样性风貌。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