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奈兹:波兰宫廷舞蹈。源于波兰西南部腊维奇地区的乡村慢步对舞。16世纪传入波兰宫廷,用于各项仪式和典礼活动。以3/4拍为基本节奏,每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为重音。跳舞时参加者人数不限。男舞伴用右手拉着女舞伴的左手排成行踏步而行。舞步徐缓,舞姿优雅、庄重。在行进过程中,有互相行礼的动作,具有波兰民族特有的自豪、开朗的性格特点和贵族文化气息。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均写过大量的波洛奈兹舞曲。肖邦创作的13首《波洛奈兹舞曲》一直被音乐界视为典范之作。
- 欢迎来到文学网!
波洛奈兹:波兰宫廷舞蹈。源于波兰西南部腊维奇地区的乡村慢步对舞。16世纪传入波兰宫廷,用于各项仪式和典礼活动。以3/4拍为基本节奏,每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为重音。跳舞时参加者人数不限。男舞伴用右手拉着女舞伴的左手排成行踏步而行。舞步徐缓,舞姿优雅、庄重。在行进过程中,有互相行礼的动作,具有波兰民族特有的自豪、开朗的性格特点和贵族文化气息。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均写过大量的波洛奈兹舞曲。肖邦创作的13首《波洛奈兹舞曲》一直被音乐界视为典范之作。
探戈:阿根廷社交舞。源于非洲民间对舞。1880年前后随“黑奴”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郊。舞步比较缓慢、沉重。1914年前后传入上层社会和公共舞厅,逐渐与欧洲及印地安舞蹈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一种风格含蓄、洒脱,表现力丰..
灯舞:中国汉族民间舞蹈。中原地区城市居民以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亦称元夕节、元宵节、灯节)前后为观灯期的习俗始于汉代,盛于唐代。唐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
马祖卡:波兰民间舞蹈。16世纪前后起源于波罗的海沿岸马祖尔人聚居的马索组亚地区,故名。多以3/4拍为基本节奏,重音在第二拍或第三拍。较常见的为集体对舞形式,舞步有滑步、脚跟碰击、成对旋转和男子单腿跪、女子围男子..
东方舞:埃及民间舞蹈。源于古代居住在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努比亚人、利比亚人、含米特人祭祀司生育和舞蹈的女神哈托尔时所跳的舞蹈。后逐渐发展为北非及西亚部分地区最具有特色的女子舞蹈。表演形式以女子双人舞、女子三..
乡村舞:英国民间舞蹈,源于苏格兰乡村草地娱乐活动中的对舞和图形舞蹈。16世纪传入英国宫廷后备受贵族阶层青睐,逐渐发展为宫廷娱乐活动中的轮舞、双纵队舞和图形舞,并对葡萄牙、丹麦、法国宫廷舞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