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气说

文气说:

关于作家个性、气质、才性与作品风格关系的理论。

为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所创。始见于《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气”是个含义非常丰富的哲学概念。古人早就用“气”来说明解释各种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周易·系辞上》中说:“精气为物”。

这里所说的“气”,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一种物质。后汉王充《论衡·论死》中说:“精神本以血气为主”。

这里所说的“气”,是指运行于人体之内的“元气”,也是一种物质。

《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集义所生”,需“配义与道”。

孟子所说的“气”,指的是主观精神,人的道德修养。除此之外,还有“志气”的“气”,“气功”的“气”等等。

可见,“气”这个概念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曹丕以“气”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这是对前人关于“气”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曹丕所说的“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作家之“气”,即作家的个性、气质、才性等先天素质的总和;二是指作品之“气”,即作品的风格,包括作品的思想倾向、情趣格调、审美取向等等。曹丕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个性、气质和才性的体现,文学创作应当充分地体现自我,形成自己的风格,故提出“文以气为主”的主张。而作家的个性、气质、才情是先天的,“不可力强而致”,并且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故言“气之清浊有体”,以此来概括作家个性。

气质的差异性。由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存在先天的差异性,作品的风格也必然因人而异,千差万别。

“建安七子”的作品,所以有“和而不壮”与“壮而不密”之分,有“齐气”与“逸气”之别,其根源在于他们的个性、气质不同。曹丕认为作家之“气”,对作品风格的形成,起主导制约作用,而“气”有清、浊之分,故作品的风格必然多样化。这是曹丕“文气”说的基本观点。曹丕的“文气”说,尽管从先天考察作家的风格气质,忽视后天条件的作用,但对研究作家作品的风格,正确地评价作家作品,都有指导意义。

对后世文论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沈约《谢灵运传论》中说:“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中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

以及清代桐诚派的“阳刚阴柔之美”等等,都源于曹丕的“文气”说。

为您推荐

文艺传播学

文艺传播学:是研究文艺信息传播行为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与社会、自然诸种关系的科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文艺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文艺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文艺信息的传播历史、传播方式、传播工具、传播过程、..

文艺作品的形式

文艺作品的形式:文艺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它是为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服务的。文艺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极为密切。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并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形式又有相对的独..

文艺的“二为”方向

文艺的“二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向的坚持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的历史要求和根本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入到社会主义,随着生产资料所有..

文字媒介

文学论文选

文学论文选:文学论文集。拉法格着。罗大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本书收作者文学论文6篇。《浪漫主义的根源》系统研究了浪漫主义思潮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认为这种思潮本质上是反动的;《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及..

无一字无来处

无一字无来处:语出宋代黄庭坚《答洪驹父书》:“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意谓诗文写作用事、用语,必有出处和来历。旨在强调向古人学习,博观群书,多识典故,丰富词汇,以..

文学生活

文学生活:法国近代文艺批评家法朗士着。文艺批评着作。约写于1883到1892年。共4卷。在这部着作中,法朗士反对强加于人和教条式的批评,要求文艺批评家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主张依靠个人感受去评价艺术品,不必强求一致,进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