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印:官印为封建王朝任命官吏,必授予玺印作为权力的凭证,这就是官印。即谓官方所用的印章。按其官职高低不同,官印之印材、形制亦不同。我国官印制度起源甚早。清代篆刻家桂馥《续三十五举·跋》曾云:“官印始于周”。秦统一六国之后始有“玺”(帝王专用)与“印”(官、私均用)之分。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以别官阶和显示爵秩。官印一般比私印大。一般约2~3厘米见方,严谨稳重,有鼻钮,印文多用斯篆,多凿纤细白文,以田字、日字为界格。布局自然,舒展不乱。汉承秦制,帝、后及诸侯王所有称“玺”,列侯、丞相、太尉、前后左右将军、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等所用皆称“印”,列将军所用称“章”。西汉官印一般约2.5厘米见方。除将军印和给少数民族的官印有凿刻外,一般多出于铸制。职卑者用方印之半,谓半通印。皆用缪篆,多为白文,朴实大方。魏晋时虽不如汉印精致,但刻划瘦挺,章法错落,自成一格。六朝印制渐乱,印也稍大,多率意刻划,失却汉魏挺拔风格。隋唐官印更大,为朱文,盘旋折叠,称“九叠篆”,清晰秀丽。武则天嫌玺音不祥遂改称“宝”,宋元明清多沿用。印大逾4寸,印钮改为直柄,从长寸许至长约一把,居印当中,俗称“印把子”,以示权力。元朝用蒙文入印,明朝沿用九叠篆入印。又有“关防”、长方形官印,多阔边朱文。清朝多合用篆文、满文。以隶书入印,有“右策宁州留后朱记”一方,系宋制,为后世八分入印之先河。为此,历代官印形制一般是沿袭又多变化。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