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原始瓷器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陶瓷匠师们在烧制白陶与印纹硬陶的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改进原材料的选配和窑炉构造,提高了烧成温度,并在器表施釉,创绕出与陶有别的原始瓷器。原始瓷器是由陶到瓷发中的过渡性产物。原始瓷的出现是一个质变。在浙江上虞东汉瓷窑遣址出土的瓷器,经科学验证,其各项指标基本达到现代瓷器的标准。这就是公元2世纪的东汉末期,一种瓷质光润坚致、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烧成温度在1310℃左右,具有清脆声音,区别于陶质的另一种物料,即为瓷。瓷器的原料是高岭士、长石和石英,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研磨,制成坯体,经过12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的器物。器表多施釉,也有少量不施釉。其特点是:坯体洁白、细密、坚致,轻薄者呈半透明状,吸水率低或不吸水,叩敲时声音清脆,表面光洁、耐酸、耐碱、耐高温。瓷器的烧成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大发明,并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结束了以前陶器独盛的局面,并且它优于陶器,在日常生活中用途极广,跃居于主导地位。从此中国陶瓷发展史进入了以瓷为主、陶瓷并存的共同繁荣的新阶段。瓷器发明以后,由于原料分布广、成本低,而实用价值高,因而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到唐、宋时期,窑场已遍布全国各地。品种以青瓷、白瓷和彩瓷为主。由于各地粘土、釉料、燃料不同,各窑烧造技术不同,因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魏晋南北朝时的青瓷已臻成熟,影响着后世越窑的青瓷。从唐代开始,习惯于以窑名来代表瓷器的品种和特色,一直沿用至今。唐代瓷器已有典型代表,有南方的越窑青瓷和北方的邢窑白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特色。宋代制瓷器更兴旺发达,名窑众多,青瓷出产于汝窑、龙泉窑、官窑、哥窑、钧窑、耀州窑;白瓷出产于定窑、磁州窑;影青瓷出产于景德镇窑;黑瓷出产于建窑、吉州窑,产品都各具特色。元代景德镇窑创烧出青花和釉里红,对制瓷工艺作出了重要贡献。明代以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烧造的瓷器量多质精,誉满天下,至清代制瓷技巧更加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历代都为陶瓷工艺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自唐、宋以来,中国瓷器不仅畅销国内,还大量出口海外。日本、朝鲜、埃及、东南亚以及欧洲一些地区,都曾发现唐宋时期瓷器出土物。中国古代陶瓷技术成就辉煌,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对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贡献。故在国际上称中国为“瓷器之国”,可谓名不虚传。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