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大鼓②

乐亭大鼓:中国曲艺曲种。起源于河北省乐亭县。流行于河北东部以及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初以当地民间歌曲为唱调,至清代乾隆年间逐渐发展成了快、中、慢3种曲调。光绪初年,乐亭人温荣首先规定板式,如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等,并将木板改为铁板击节。后有祁真、陈继昌、王恩鸿等艺人为乐亭大鼓的发展尊定了基础。有祁永武、陈永焕、胡少兰、韩湘圃、靳文然等艺人,对乐亭大鼓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乐亭大鼓分东路、西路两大流派。东路以乐亭为中心,以韩湘圃为代表。西路以唐山为中心,以靳文然为代表。唱腔一般由开头腔、连接腔、主体腔、煞尾腔四个部分组成。唱词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表演形式为一人站立说唱,自操鼓板,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另可加四胡、竹笛、二胡、扬琴等。中、短篇曲目以唱为主,长篇曲目以说为主,以唱为辅。传统曲目中:短篇有《拷红》《双锁山》等,长篇有《杨家将》、《呼家将》等。新曲目有《平原枪声》等。

为您推荐

岔曲②

岔曲:中国曲艺曲种。产生于清乾隆年间,由当时民间盛行的戏曲高腔的脆白发展而成,故称脆唱。据传说,有一满族士兵宝恒又名小岔的唱得最好,于是脆唱又被称为岔曲。岔曲的基本结构是六句或八句,分曲头、曲尾两部分,中间有..

洪洞道情②

洪洞道情:中国曲艺曲种。起源于山西洪洞县。流行于晋南一带。唱腔主要由平调、高调、宫调三大部分。平调以叙事为主,旋律进行较为平稳。高调善于表现激昂悲壮的情绪,旋律线起伏较大。宫调在旋律和调式上,则与平调和高..

梅花大鼓②

梅花大鼓:中国曲艺曲种。又称“梅花调”、“清口大鼓”。清代中叶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华北各地。演出时,因三弦、四胡、琵琶、鼓、板等5个伴奏者坐在台上,形似梅花而得名。清末北京艺人金万昌和天津艺人卢成科先后对其改..

吴祖强②

神池道情②

神池道情:中国曲艺曲种、戏曲剧种。又称“晋化道情”。起源于山西神池,流行于山西北部及陕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早为由渔鼓和简板伴奏的说唱形式,后加上四胡、笛子、板胡、三弦等伴奏乐器,形成说唱道情。再后演变为地..

北京琴书②

北京琴书:中国曲艺曲种。又称“单琴大鼓”、“扬琴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和河北部分地区。早期与“乐亭大鼓”音调相近,经艺人翟青山、吴长宝和关学增等先后不断加工丰富,使音乐具有新的气质,渐成为一个新曲种。多..

杜鸣心②

杜鸣心:中国作曲家。湖北潜江人。1939年从四川永川县战士儿童第二保育院选入重庆陶行知育才学校学习音乐,师从贺绿汀、任虹等音乐家。1941年创作第一首歌曲《看谁功劳高》。学校迁至上海后,又先后师从范继森教授、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