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大鼓:中国曲艺曲种。起源于河北省乐亭县。流行于河北东部以及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初以当地民间歌曲为唱调,至清代乾隆年间逐渐发展成了快、中、慢3种曲调。光绪初年,乐亭人温荣首先规定板式,如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等,并将木板改为铁板击节。后有祁真、陈继昌、王恩鸿等艺人为乐亭大鼓的发展尊定了基础。有祁永武、陈永焕、胡少兰、韩湘圃、靳文然等艺人,对乐亭大鼓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乐亭大鼓分东路、西路两大流派。东路以乐亭为中心,以韩湘圃为代表。西路以唐山为中心,以靳文然为代表。唱腔一般由开头腔、连接腔、主体腔、煞尾腔四个部分组成。唱词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表演形式为一人站立说唱,自操鼓板,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另可加四胡、竹笛、二胡、扬琴等。中、短篇曲目以唱为主,长篇曲目以说为主,以唱为辅。传统曲目中:短篇有《拷红》《双锁山》等,长篇有《杨家将》、《呼家将》等。新曲目有《平原枪声》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