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②

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又称“京音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和东北、华北的部分地区。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由河北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发展而来。著名艺人胡十、宋五、霍明亮、刘宝全、白云鹏等对其改革发展贡献最大。表演形式为一人站唱,自打鼓板,用北京语音说唱,唱中有说,说中有唱。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等。唱词基本是七字句,常用的还有八字、十字。唱腔以上下句的变化反复为主要曲式结构,常用板式有慢板、紧板、垛板、住板。以平腔为基本唱腔,常用的腔调还有挑腔、甩腔、长腔。传统曲目题材多采自《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及戏曲故事。代表性唱段有《大西厢》、《单刀会》、《借东风》、《闹江州》、《黛玉焚稿》、《丑末寅初》、《风雨归舟》等。

为您推荐

单弦②

单弦:中国曲艺曲种。又称“单弦牌子曲”、“八角鼓”。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和东北部分地区。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联曲体,早期为在岔曲头与岔曲尾之间插以各种曲牌。传唱过程中又吸收了戏曲和其他说唱音乐,加上艺人自..

乐亭大鼓②

乐亭大鼓:中国曲艺曲种。起源于河北省乐亭县。流行于河北东部以及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初以当地民间歌曲为唱调,至清代乾隆年间逐渐发展成了快、中、慢3种曲调。光绪初年,乐亭人温荣首先规定板式,如大板、二性板、三性..

岔曲②

岔曲:中国曲艺曲种。产生于清乾隆年间,由当时民间盛行的戏曲高腔的脆白发展而成,故称脆唱。据传说,有一满族士兵宝恒又名小岔的唱得最好,于是脆唱又被称为岔曲。岔曲的基本结构是六句或八句,分曲头、曲尾两部分,中间有..

洪洞道情②

梅花大鼓②

梅花大鼓:中国曲艺曲种。又称“梅花调”、“清口大鼓”。清代中叶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华北各地。演出时,因三弦、四胡、琵琶、鼓、板等5个伴奏者坐在台上,形似梅花而得名。清末北京艺人金万昌和天津艺人卢成科先后对其改..

吴祖强②

吴祖强:中国作曲家。祖籍江苏武进,生于北京市。少年时开始学习钢琴。后随张定和、盛家伦、严良堃等人学习乐理、作曲。1947年考入南京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建国后并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江定仙学习作曲。1952年毕业留..

神池道情②

神池道情:中国曲艺曲种、戏曲剧种。又称“晋化道情”。起源于山西神池,流行于山西北部及陕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早为由渔鼓和简板伴奏的说唱形式,后加上四胡、笛子、板胡、三弦等伴奏乐器,形成说唱道情。再后演变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