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②

磬:体鸣(击奏)乐器。古代石制打击乐器。甲骨文中有“磬”的象形字。先秦文献《尚书·益稷》记载:“戛击鸣球,”“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鸣球”与“石”即指磬。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石磬,长69厘米,宽55厘米,上部有一穿孔。发音浑厚,音高为#C4。距今约4000年,是目前发现的一件年代最早的石磬。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初期的编磬,共32枚。磬的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磬架用青铜制成,分上下两层悬挂。各磬都刻有关于乐律的铭文及磬的音名。磬有单个的大石磬,称特磬,多枚音高不同的磬称编磬。磬有长条形、鱼形或其他形制。除石制外,亦有玉制、铜制的。磬身有的饰有虎纹、鱼纹、凤鸟花纹等。磬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用于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乐队演奏。

为您推荐

竖箜篌②

竖箜篌:弦鸣(拨奏)乐器。又名竖头箜篌、胡箜篌。竖箜篌与源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竖琴(harp)类乐器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其形制多为弓形,据说与古代狩猎时射箭用的弓有关。有14弦、16弦、17弦、23弦、24弦多种,而且大..

钟②

钟:体鸣(击奏乐器。用铜或铁铸成。演奏时用木槌、撞木击奏外壁或用钟舌击奏内壁发音。世界各地的钟形制、构造略有不同。中国钟因悬挂部位和构造不同分为甬钟、钮钟两种。钟体横截面呈合瓦形,纵部面呈梯形,平项凹口。..

鞉牢②

鞉牢:膜鸣(摇奏)乐器。又名鼗鼓。常见形制为一根柄上穿2个小鼓,鼓腹两侧用绳系两上小珠,将柄来回转动,小珠便可击鼓面而发声。民间谓之“拨浪鼓”。《乐书》云:“鞉牢,龟兹部乐也。形如路鼗,而一柄三枚焉。”有8面(1柄4..

羯鼓②

大管②

大管:气鸣(双簧乐器。据英文音译称“巴松”。管体总长254~260厘米,由嘴管、次中音管、U形膛管、低音管5个部分组成。管体成U形,喇叭口朝上,双簧哨片插接在嘴管的顶端。管体上装有杠杆音键。C调,音域bB~e2。乐谱用高音谱..

方响②

方响:体鸣(击奏)乐器,有固定音高。图像始见于敦煌244窟隋代壁画中的龟兹(古国名,在今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库车、新和、沙雅一带)乐队。当时的方响由16块大小不等或相等但厚度不同的铜片或铁片制成,均分为上下两层悬挂在木..

小号②

小号:气鸣(唇振动乐器。广泛用于各种乐队的“活塞小号”始见于19世纪初。由碗状号嘴、活塞、折回形号身组成。铜制,长129厘米。B调,音域#f~f3。乐谱用高音谱表记写。记谱音比实际音高大二度,属移调记谱乐器。低音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