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俑②

三彩俑:唐代陶塑。陕西、河南洛阳是中国唐三彩的主要产地。在西安、洛阳等地的多处唐墓中均有发掘出土。中国的制陶史上记载着从商、周开始已有在陶器上施釉彩的工艺,并有该时期的遗物作证明。汉代形成了黄、绿、褐等色的定型釉陶。唐代在单釉色基础上出现了混合运用的多彩釉陶,称为唐三彩。唐三彩有人物俑和动物俑。最常见的人物有女俑、武士俑、戏弄俑、天王俑、牵马俑等;动物俑有骆驼、马、驴、牛等,这些三彩俑至今还沿制,并闻名于世。而在盛唐时制造的唐三彩技术只能在墓中出土文物中所见。从三彩技术运用在随葬的墓俑明器上看,唐代工艺家创造了大量色泽美丽、光彩明灿的陶塑品。其中有女俑、男俑、骆驼俑等为三彩俑中的典型。陕西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的三彩女俑,体态丰润圆满,头发下垂,髻环盘于额上,为盛唐时妇女以丰腴为美的典型形象。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两件男俑的特色为:1人闻目侧耳,袖手抱腹,作细听沉思状;1人坚眉噘嘴,袖手拱臂,作疑虑疑问状。据专家考证,两者是扮演参军和苍鹘角色的戏弄俑。唐三彩动物俑的杰出代表,当首推上述两墓中出土的两件载乐队的三彩骆驼,前骆驼昂首伫立气势雄健,背上辅有地毯,毯上为3个胡人和2个汉人组成的乐舞俑。从分座四周的4件乐俑姿态看,乐器除四弦琵琶外,还有筚、篥、拍鼓、鼓钹等胡乐系统乐器,中央有舞姿态的胡人舞俑,作神情潇洒的动作,为唐代盛行的胡腾舞、柘枝舞之类少数民族舞蹈。后者骆驼造型相似于前者,但为引劲嘶鸣状。所载7件乐俑为汉人装束,中央站着歌女,其余6俑为琵琶俑、笛子俑、笙俑、箫俑、拍鼓俑和排箫俑,形成6俑和曲为歌女伴奏。唐三彩中的骆驼形象特别多见,主要为了反映当时丝绸之路的热闹和繁荣景象。以优哉游哉的戴乐队三彩骆驼,无疑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最好见证,同时也是唐朝国力强盛、人民生活美满的象征。

为您推荐

武氏祠画像石②

武氏祠画像石:东汉画像石。在山东嘉祥城南武宅山。过去曾称“武梁祠”,是东汉武氏家族墓前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石祠及双阙的总称。武氏数人分别作过“从事”、“郡丞”、“长史”等官职。石祠画像由孟孚、李弟卯..

人头鱼身俑②

人头鱼身俑:五代南唐陶塑。1950年南京牛首山南祖堂山李昇墓出土。身长35厘米,俑为人面,头顶冠帽,鳞纹鱼身,属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动物的结合体,为幸福之意的象征,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人鱼形象。这类陶塑俑是十分稀罕的..

孝堂山画像石②

孝堂山画像石:东汉画像石。位于山东省长清县孝堂山顶的一座石祠堂,祠里有画像石故名。这座全部有青石砌筑的石祠堂,是东汉时期的建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地面房建筑。外形为单檐悬山顶,祠内东、西、北三面和隔梁石上..

杂剧俑②

竹林七贤画像砖②

竹林七贤画像砖:南朝画像砖。为模印砖画。竹林七贤画像砖是1961、1965、1968三年间,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宋后期大墓、江苏省丹阳县胡桥南齐景帝萧道生墓,及胡桥建山的2座(未名墓主)陵墓中出土的。这些宏大的南朝..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像②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像:古代彩塑,在今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两位人物彩塑。一位是吐蕃人松赞干布塑像,安放于宫内之帕巴拉康佛堂。松赞干布作为本尊佛像供奉。该堂是现存西藏的早期建筑。另一位是唐代汉人文成公主塑像,安放..

孔望山摩崖造像②

孔望山摩崖造像:东汉摩崖雕像。这组摩崖造像镌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山东北的孔望山西南部。造像分布在东西约17米、高8米的错落崖面上。现在能识别的图像有105幅,其中最大的人物像高1.54米,最小的人物像只有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