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仙太子碑:唐代武周时碑刻。武则天撰并书。武周圣历二年(699)六月十九日立,石在河南偃师缑山仙庙。碑通高700厘米,宽156厘米,厚55厘米。盘龙首、龟趺。碑文行草书。34行,行66字。碑额用飞白体书,“昇仙太子之碑”6个大字,为鸟形飞白书。碑阳首题“昇仙太子碑”,碑阴三截刻。上截刻武后御制《游仙篇》及诸臣题名。中截刻钟绍京、薛稷等衔名及神龙二年题记。下截刻宋人及清人题名。“昇仙太子”指王子晋,武后时谓张昌宗为子晋后身,故武后为茸子晋祠庙,而亲铭并书其碑。据此可知,当时崇尚佛道风气之盛。此碑虽为行书,亦有章草遗意,略无悍戾之气。以草书为碑文,此碑为最早。此碑意志豪放,行草相间,笔画婉约,流畅圆转,古意盎然,历来赞许之词颇多。碑中处处使用她新创制之字,即所谓“则天文字”。如埊(地),“目”(日)等,碑中所见,但其字皆用方整的草书体写成的。碑首所书飞白6大字亦佳,在其点画之间,到处可以看到鸟形之状而成字体,这种书体,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旁门左道,但是作为一种技艺,仍有不容忽视之处。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