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子侯刻石②

莱子侯刻石:新莽刻石,又称《莱子侯封田刻石》、《莱子侯赡族戒石》、《莱子侯封冢记》或《天凤刻石》等。王莽时建国天凤三年(16)刻。石高60.5厘米,宽80.5厘米,厚46厘米。隶书7行,行5字,行间有直界格。文曰:“始建国天凤三年二月十三日。莱子侯为支人为封,使诸子食等用百余人,后孙毋败坏。”可能是一块赡养田的封界标记。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颜逢甲等发现于山东邹县西南50里外卧虎山前,并移入邹县孟庙至今。此石书法又极精,故颇受珍视。瞿中溶《金石文编》评其书云:“此刻结体秀劲古茂,在《上谷府卿》、《祝其卿》二坟坛石刻之上,尚是西汉文字,可宝也。”此为西汉著名刻石,由此可以考见汉隶由古隶向今隶过渡的踪迹。

为您推荐

翁同龢②

翁同龢:清代书法家。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光绪戊戌政变,罢官归里。卒后追谥文恭。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天骨开张。幼学欧..

上尊号碑②

上尊号碑:三国曹魏名碑,或称《上尊号奏》、《公卿劝进表》,为“黄初三碑”之一。此碑文即魏国公卿在曹丕代汉之后,向他上皇帝尊号的著名表文,陈寿在《三国志》中曾经提到。魏文帝丕黄初元年(220)立。现在河南省临颍县..

史晨碑②

史晨碑:东汉碑刻。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立于鲁县(今山东曲阜)孔庙。通高2.31米,宽1.12米。因双面刻字,又称《史晨前后碑》。无额。一面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奏稿》,称“前碑”,共17行,满行36字,一面为《史晨飨孔庙碑》,..

石门铭②

开通褒斜道刻石②

开通褒斜道刻石:东汉早期摩崖刻石。全称《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俗称“大开通”。汉明帝永平六年(63)刻,内容是记述鄐君奉诏修筑这一段山路的工程,刻石纪念。原石在陕西省褒城县北之石门南崖壁,1970年后移置汉中..

《赠啸仙司马尊兄屏》②

《赠啸仙司马尊兄屏》:(赵之谦)《赠啸仙司马尊兄屏》,书于同治八年(1869)。纸本墨迹。共4幅,第一、二幅篆书,第三、四幅隶书。第一幅凡3行32字。第二幅凡3行,35字。第三幅凡3行,42字,第四幅,凡4行,43字。共210字。每幅..

三体石经②

三体石经:三国魏碑刻。亦称“正始石经”或“魏石经”。三国魏正始(240~249)中刻。与“熹平石经”同址,建于洛阳太学前。此石经以古文、小篆、隶书三体铭刻,故名。所刻为《尚书》、《春秋》及《左传》等经。传邯郸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