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石经②

三体石经:三国魏碑刻。亦称“正始石经”或“魏石经”。三国魏正始(240~249)中刻。与“熹平石经”同址,建于洛阳太学前。此石经以古文、小篆、隶书三体铭刻,故名。所刻为《尚书》、《春秋》及《左传》等经。传邯郸淳书,但无确证。原石久佚。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洛阳故城龙虎汉出一残石,存《尚书·君奭》百余字。又1922年冬天于洛阳东大郊朱家古燉出土二石,其中一石两面刻,一面存《尚书·无逸·君奭》34行,一面存《春秋·僖公·文公》32行。为现存出土最大一块残石。此后残石时有出土,一时学者争相求购,分藏诸家。按马衡依残石行款排比,推定应得27碑。其最大一石,初出土时被凿开损25字。其书法工整精能,为当时正规书体。

为您推荐

西狭颂②

西狭颂:东汉摩崖。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武都太守李翕碑》或《惠安西表》。建宁四年(171)刻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栈道中。内容歌颂修治“西狭”一段栈道的工程及太守的惠政。摩崖高2.90米,广1.98..

张猛龙碑②

张猛龙碑:北魏名碑,全称《鲁郡太守张猛龙碑》。正光三年(522)立,石在山东曲阜孔庙。碑高2.26米,广0.91米,正书,碑阳26行;碑阴刻门生故吏题名,12列共155行。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内容是歌颂张猛龙兴办..

裴岑纪功碑②

裴岑纪功碑:东汉碑刻。全称《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顺帝永和二年(137)立于巴里坤。此碑记载了敦煌太守裴岑击败匈奴呼衍王侵扰、克敌全师的一次胜利战役。此事史书皆不载,故此碑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碑旧在现新疆维吾..

《临石鼓文轴》②

天发神谶碑②

天发神谶碑:三国孙吴碑刻。传为皇象书(一说苏建书)。亦称《天玺纪功碑》、《吴传皓纪功碑》、《天玺碑》、《三段碑》,所谓《谶》及一种方士创造的“预言”,此碑即东吴暴君孙皓假托神意,为自己取得帝位制造的所谓“符..

袁安碑②

袁安碑:东汉刻石。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32)刻。出土地点不详。明万历二十六年(1589)被人移置河南偃师县西南辛家村牛王庙中,置作供案。因碑面朝下,无人知其为碑刻。1930年夏始被发展,存偃师县,村人任继..

郑文公碑②

郑文公碑:北魏名碑。全称《魏故中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北魏正书摩崖刻石,郑道昭书。永平四年(511)刻。郑羲为郑道昭之父,碑文记载了郑羲的生平政绩和著作情况,在山东省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