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②

戏曲艺术: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形式,是一种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艺术,是中国劳动人民和戏曲工作者的伟大创造。其渊源可追溯于秦汉时期的乐舞、俳优和百戏。唐有参军戏,北宋时形成宋杂剧(全称“院本”)。南宋温州一带产生的戏文,一般被认为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较为成熟的形式。金末元初北方产生了元杂剧,剧曲创作和演出都相当繁荣,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戏曲作家、作品和艺人,在中国戏曲史上和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又在戏文和杂剧的基础上形成传奇剧,各地方剧种广泛产生,以昆腔、京腔为主要代表,创造了丰富的戏曲文学和完整的舞台艺术体系。戏曲剧本一般都兼用韵文和散文,分“折”或“出”,现代戏曲则多分“幕”或“场”。剧中人物分由生、旦、净、丑等角色行当扮演,在表演上按角色行当而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和唱、念、做、打的不同特点。它富于舞蹈性,技术要求很高。音乐体式有唱曲牌的“联曲体”,有唱七字句或十字句为主的“板腔体”,或综合两者使用。根据1959年的统计,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共约360多种。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我国戏曲工作者对传统戏曲进行了整理改编和艺术创新工作,编演了许多新的戏曲历史剧和现代戏。

为您推荐

戏曲程式②

戏曲程式:特指在戏曲艺术中表演艺术的某些技术形式。它是根据戏曲舞台艺术的规律和特点,把生活中的语言、动作提炼加工为唱念和身段,并和音乐节奏相和谐,形成一种规范化的表演法式。其中包括各种唱腔板式、音乐旋律,以..

生、旦、净、末、丑②

生、旦、净、末、丑: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角色体制(即行当分工)。它有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至今基本上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固定的专业行当。生、净、丑都扮饰男性人物,旦行扮饰女性人物。据演员所扮具体角色的身份、..

唱、念、做、打②

唱、念、做、打: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演员的四种基本功夫,习称“四功”。中国戏曲有“载歌载舞”的艺术特征。“歌”指“唱”和“念”,“舞”指“做”和“打”。唱,是角色通过各种唱腔来叙述事物,抒发人物..

参军戏②

杂剧②

杂剧:戏曲名词,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真正完整的戏曲形式。它大约产生于宋金时期的两河地区(今山西与河北相邻一带),流行于北方,成熟于元代。杂剧的产生,是古代各种说唱文学和舞曲歌词在民间逐渐演化,不断丰富完善的结果..

南曲②

南曲: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北宋后期徽宗到南宋光宗年间,在浙江温州一带兴起的一种独具艺术风格的民间戏曲。由宋杂剧、唱赚、宋词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逐渐形成。元代南北统一后,北杂剧流传到南方,南戏也逐渐北上,出现..

《放下你的鞭子》②

《放下你的鞭子》:街头剧剧本,1931年集体创作,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曾广泛演出。剧本的中心内容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某父女由东北逃入关内,以卖唱为生;一天,卖唱时女儿因饥饿过度而昏倒于地,老父却扬鞭抽打,迫其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