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县建设剧社——林县人民豫剧社②

林县建设剧社——林县人民豫剧社:林县建设剧社,1952年10月创建,成员主要来自原豫北民主剧团下放的部分艺人和河顺区南曲阳剧团。申同田任社长,林如生、原启法任副社长,以后又陆续从郑州、邯郸等地邀来了一批正宗的豫剧演员,“怀调”的痕迹也就改变得更快了。初期演职员有50人,驻地在林县北关,经济上自负盈亏,实行评分分红制。主要演员先后有林如生(男旦)、原启法(黑脸)、原永江(红脸)、原双喜(花脸)、李玉伏(小生)、孙兰香(花旦、刀马旦)、刘菊琴(青衣、帅旦)、张兰琴(小生)及程贵凤、贾美玉、王秋芳、张兰花、张兰宝、薛昌琴、“七岁红”、宋士元等。常演剧目为《打保府》、《失西川》、《花木兰》、《柳绿云》、《游龟山》、《义烈风》、《麻风女》、《洛阳桥》、《抬花轿》、《白蛇传》、《牛郎织女》、《老羊山》、《豹头山》、《唐知县审诰命》、《罗焕跪楼》、《挑女婿》、《双夺印》、《茶瓶记》、《何巧娘》、《白玉杯》、《雷音寺》、《鱼腹山》、《对花枪》、《审马龙》等;现代戏演出过《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小白旗的风波》、《不能走那条路》等。1956年6月经整顿后并入“林县人民豫剧社”,杨靖宇担任剧社社长,下设两个演出团和一个文艺训练班,共170余人,性质属集体所有制,干部实行薪金制,最高30元,最低20元。1958年10月又把文艺训练班撤销,学员分别充实到两个团。第一演出团:团长郭建民,艺员60余人,主要演员有原启法、黄四、魏君绍、张兰琴、张兰花、张兰宝、侯淑琴、薛昌琴、刘翠花、张雪花、李梅琴、辛爱梅等。常演剧目为《穆桂英挂帅》、《反徐州》、《战洛阳》、《七仙女下凡》、《茶瓶记》、《生死牌》、《三滴血》、《两狼关》、《丝绒记》、《王佐断臂》、《白玉杯》、《对花枪》、《禅宇寺》、《淤泥河》及现代戏《刘胡兰》、《朝阳沟》、《一家人》、《红色的种子》、《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第二演出团:团长李广儒,艺员60人,主要演员有程贵风、程春来、魏用太、郭合昌、原凤英、马梅英、魏可琴等。常演剧目为《火里桃花》、《箭射九头鸟》、《白玉簪》、《三哭殿》、《赵氏孤儿》、《雏凤凌空》、《采茶奇案》、《杨金花夺印》及现代戏《苦菜花》、《血泪仇》等。1960年撤销该团。


林县豫剧团





为您推荐

太和县梆剧团②

太和县梆剧团:1952年5月创建于安徽太和县。1966年后改名太和县东风文艺工作团。1969年4月撤销建制,演员下放农村,同年恢复建制,时名太和县工农兵梆剧团。1976年改现名。团长杨文才、王瑞庭、关舒、汪锋等。有演职员40..

砀山县人民剧团——蚌埠专区豫剧团——砀山县梆剧团②

砀山县人民剧团——蚌埠专区豫剧团——砀山县梆剧团:前身系安徽芒砀剧社。1952年改为砀山县人民剧团。1956年排演新编剧目《孟姜女》,参加安徽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出等多项奖。1958年6月,该团升格为蚌埠专区豫剧团..

合众剧团——新安县豫剧团②

合众剧团——新安县豫剧团:前身系新安县豫新剧团。团长邵会友。全团46人。成立于1953年8月。同年12月从铜川接回一批新安籍演员后,合并更名为“合众剧团”。1955年秋,民间职业剧团登记后,定名“新安县豫剧团”,团长李..

鲁新豫剧团——历城县豫剧团②

河南省歌剧团②

河南省歌剧团:1952年夏全省文工团第二次集训、整编时,从13个省、市、地文工团中选出部分艺术骨干,于8月30日组成河南省歌剧团,主要从事河南地方戏曲的改革创新实验。同年10月3日河南省大众剧团并入,演职员150余名,正式..

成安县新华豫剧团——成安县豫剧团②

成安县新华豫剧团——成安县豫剧团:前身为河南省阎立品剧团。1952年3月该团在河南安阳濒临解体,于4月被河北成安县工商联接走,并定名为成安县新华豫剧团。当时的主要演员有阎立品及其弟阎立三和郭艳辰、华宝玉、王富延..

巩县回郭镇文娱剧社——巩县豫剧团——巩义市豫剧团②

巩县回郭镇文娱剧社——巩县豫剧团——巩义市豫剧团:1952年1月成立。团长李银成,副团长郭君。主演先后有祁兰芳、苏元超、刘淑君、韦玉庆、栗妞、任北方、周爱云、李孝三、张大森、马荣花、张春贤、刘万青、虎顺来、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