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燉_

朱有燉:中国明代杂剧作家。号诚斋,又号锦窠老人、全阳道人、老狂生、全阳子、全阳老人。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燉的长子。袭封周王,死后谥宪,世称周宪王。在明初皇帝与藩王之间的权力斗争中,朱有燉父子先后遭打击。为避祸他远离政治,专意戏曲和戏曲创作。作有杂剧31种,均存。内容多宣扬神仙道化及封建伦理观念,思想平庸消极。以妓女生活为题材的戏,占了他剧作总数的近1/3,他对妓女、乐户颇为熟悉,写来生动逼真。较好的剧作有《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关云长义勇辞金》、《黑旋风仗义疏财》、《刘盼春守志香囊怨》、《汉相如献赋题桥》等。所作文辞本色,音律和谐,注重歌舞,便于演出。在形式体制上亦有大的革新,打破了杂剧四折一楔子的模式,改一人独唱为对唱、轮唱或多人合唱以及南北曲合套等。诗文集有《诚斋集》。

为您推荐

雅莎伊_

雅莎伊:匈牙利演员。初为流动演员,在布达人民剧院崭露头角。1872年应聘为民族剧院终身演员。她成功地扮演了一系列古典悲剧中的角色,如《邦克总督》中的王后盖尔特鲁德、《人的悲剧》中的夏娃、《厄勒克特拉》中的厄勒克..

行头_

行头:中国古代戏曲服装的称谓,沿用至今。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元人已有“猥琐行头”之语,可知这种称谓在金元时已有。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在戏曲史上,又分为江湖行头、内..

髯口功_

髯口功:中国戏曲表演基本功。戏曲人物所戴的假须,统称髯口。戏曲表演中,常借助舞弄髯口的动作来展示人物的心情,俗称耍髯口。耍髯口的技巧有搂、撩、挑、推、托 、摊、捋、抄、撕、捻、甩、绕、抖、吹等多种,其中有些是单..

山西梆子_

雅里_

雅里:法国剧作家 。1873年9月8日生于拉瓦尔一布商家庭,卒于1907年11月1日。1888年随母亲至雷恩上中学,与同学合编木偶剧《波兰人》。1896年改编成《乌布王》在作品剧院公演,因其荒诞不经而招致观众哗然。此剧塑造了一个..

蜂鼓_

蜂鼓:中国壮族曲种。用壮语或桂北官话演唱。在民间跳神基础上演变而成,与傩仪关系密切。每逢年节和祈祷丰收时都要唱蜂鼓,以祭神驱邪,消灾祈福,同时也演唱民间故事。唱腔原有几十个曲牌,多有散佚,今仅存7个,如〔呼溜亮里调〕..

毯子功_

毯子功:中国戏曲表演基本功。泛指训练演员掌握和运用翻、腾、扑、跌各项技艺(即筋斗,亦作斤斗)的基本功夫。因演出时各种筋斗翻跳不能超越舞台台毯的范围;练习时为不致受伤,也都是在毯子上进行,故称毯子功。以京剧为例,大致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