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法国三位年轻导演阿兰科尔诺(《黑色事件》),雅克·杜瓦荣(《怪妞儿》),安德烈·泰内希(《勃朗蒂姊妹》)代表法国参加了第三十二届戛纳电影节。
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鲜明的风格特点,法国电影界认为他们将是未来10年的标志,因而称之为“80年代的一代”。他们都以受过扎实的专业训练而有别于大多数昙花一现的年轻天才。他们都以一部完全由个人摄制不被人重视的影片而开始影坛生涯,3人都各摄制了几部长故事片。但他们之间却存在深刻差异:阿兰·科尔诺讲求效果,雅克·杜瓦荣是内心派,安德烈·泰希内则属于唯美主义派。
阿兰·科尔诺重视用情节和戏剧效果来打动观众。注重让事件本身来说话,使人物真实地出现在银幕上,而由观众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分析他们。雅克·杜瓦荣不用已成名的演员,抛弃那些耸人听闻的情节,善于对不落俗套的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充满激情的观察。安德烈·泰希内首先注重色彩和形式,使电影剧本成为对理论的一种图解。
注重给电影造成一种格调、一种风格、一种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