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D. :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戏剧理论家。1713年 10月5日生于朗格尔一刀剪作坊主家庭,由父母指定献身教会,先在耶稣会学校受教育,又在巴黎读书,1732年巴黎大学授予文科学士学位。由于拒绝做神父,家庭停止接济。为生计所迫,他当过家庭教师,替教士起草布道稿,给出版商翻译文稿,同时从事写作。著于1746年的处女作《哲学思想录》因批评宗教被巴黎法院焚毁,1749年发表的无神论名著《给有眼人读的论盲人的书简》触犯了统治者,被捕入狱。经营救获释后,自1751~1772年主持《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亲自撰写上千个条目。他追求真理,知识渊博,是百科全书派领袖人物。1773年应俄国女皇叶卡捷林娜二世邀请赴俄,幻想推行开明政治,次年失望返法。晚景寂寞。卒于1784年7月31日。
狄德罗在哲学、美学、小说和戏剧创作以及理论方面都有重要建树。他的戏剧,尤其是他的戏剧理论,在18世纪的法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意味着古典主义的终结,宣告了资产阶级戏剧观的诞生。
狄德罗青年时代便喜爱戏剧。曾经向往成为演员,并在小说《守不住的珠宝》(1748)中评论当时的法国戏剧,对G.E.莱辛名著《汉堡剧评》产生过一定影响。他的《私生子》(1757)和《一家之长》 (1758)均为5幕严肃喜剧。《私生子》于1771年、《一家之长》于1761年首演。狄德罗还有一部剧作《他是好,抑是坏?》,写于1781年,1831年发表。他的剧作以第三等级的平民为主人公,取代对古典主义悲剧英雄──王公贵族或半人半神式的英雄人物的膜拜,但剧中人往往是抽象道德观念的化身和作者的代言人,远比不上他的戏剧理论影响深远。
狄德罗的戏剧理论著作主要有《关于〈私生子〉的三次谈话》(1757)和《论戏剧诗》(1758)。他针对古典主义关于悲剧和喜剧的严格界限和两者不能混淆的观念,明确指出:在悲剧与喜剧之间有一个宽广的领域,可以创造并发展多种戏剧类别。他把这种类别称为"严肃戏剧"、"严肃喜剧"、"家庭悲剧"。这种介于悲剧与喜剧之间的第三种戏剧类型、亦即后人所谓的正剧。
狄德罗在阐述这种戏剧类别的实质时,把"自然"与"真实"看得高于一切。他又把戏剧与历史、哲学相比较,指出戏剧的真实不同于历史中的真实和哲学中的真实,前者要求与性格相符合。由此出发,他提出了现实主义戏剧的基本原则。
狄德罗还把他的美学观念运用于戏剧艺术,指明戏剧作品的基础在于"情境",亦即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他提出的"情境"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狄德罗一向关心戏剧的表演艺术。他在《论戏剧艺术》和《论戏剧诗》等文章里,对戏剧的要素、方法、导演、 表演逐一进行分析和研究。 《谈演员的矛盾》(1830)是关于表演艺术的重要论著。《演员是非谈》对演员表演技巧进行了探讨,它的中心思想是:演员的表演不能凭灵感,因为那样"演技就有高有低,忽冷忽热,时好时坏",表演就无"完整性可言"。他认为,伟大的演员要研究杰出的典范人物,了解人类的心灵和社会的习俗风尚。他主张演员要持冷静态度,预先设计出"理想的范本",演出时使这个"范本"复现。狄德罗的立论,是把表演艺术放在对生活、客观现象的观察、摹仿和研究的基础上,但却完全否定演员个人的情感作用。他的表演理论对后世演员影响甚大,尤其是在法国,有不少名演员赞成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如L.茹维、C.杜兰、J.-L.巴罗等。但也有演员持反对态度。
狄德罗的戏剧理论和创作是对封建贵族戏剧观的否定。他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第三等级)的立场上,提出了顺应时代变革需要,适合资产阶级利益,旨在打动观众并使之受教育的现实主义的戏剧理论。他以自己卓有创见的理论和不成功的剧作表现资产阶级的人性,以之和行将衰亡的古典主义戏剧抗争,为资产阶级戏剧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