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烽(1920~  )

    杜烽(1920~  ) : 中国剧作家。河北省邯郸县人。 1920年8月出生于一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考入保定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山西参加了八路军。1938年初,到达晋察冀边区,在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担任戏剧队队长。1939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4年杜烽发表了成名之作《李国瑞》。剧本取材于真人真事,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意义。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农民出身的战士,虽然具有抗日的要求和热情,但自身却有着浓厚的小农意识,加上对下级指挥员身上存在着的军阀残余的不满,更加促使他落后思想的发展。最后,通过严酷斗争现实的教育,终于转变为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李国瑞的转变,生动地体现了由大多数农民构成的革命队伍,经过无产阶级的思想教育和严酷的斗争磨炼,向着新型的人民军队转变的过程。剧本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生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该剧 1945年1月由抗敌剧社首演于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导演丁里,主要演员有:刘文卿、胡可、丁里等。演出在军内外引起轰动。《李国瑞》是最早成功地描写中国人民解放军生活的剧作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亦曾上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杜烽由抗敌剧社调到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从事专业创作。曾任北京军区创作组组长。
  1950年秋杜烽写出了反映解放战争初期人民为保卫胜利果实而斗争的剧本《为和平幸福而战》。1952年杜烽奔赴朝鲜战场,回国后,经过长时间酝酿,于1958年6月写出了多幕剧 《英雄万岁》。这出戏以上甘岭战役为背景,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壮阔的画面。它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更写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剧本1960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梅阡导演,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61年9月,他又写出了反映华北战场著名的清风店战役的剧本《决胜千里外》。
  在几十年的文艺生涯中,杜烽把全部精力贡献给了革命军事戏剧文学的创作。除剧本创作外,他还写有大量的散文和小说。

为您推荐

迪雷尼,S.

迪雷尼,S. : 英国女小说家、剧作家。第一部剧本《尝尝蜂蜜》(1958)于17岁时写成,通过描写青年女主人公与尖刻风流的母亲、黑人水手及学美术的青年学生之间的关系,塑造了一个生活毫无定向的女性。迪雷尼的第二..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戏剧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戏剧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东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戏院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一批流亡作家和艺术家陆续回到德国东部。1945年7月间 "德国民主改革文化联盟"在柏林成立,它是一切反法西斯作..

德拉弗兰恰,B.S.

德拉弗兰恰,B.S. : 罗马尼亚剧作家、小说家和政治家。出生于布加勒斯特。在大学攻读法律。当过律师、编辑、市长和内阁大臣。1878年开始写诗。1885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集《苏尔坦尼卡》。短篇小说《哈吉-图多瑟..

狄德罗,D.

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

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 : 又称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1956 年3月1日到4月5日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开幕式由文化部部长沈雁冰主持,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作关于加强和大力发展话剧事业的报告..

德克,T.

德克,T. : 英国剧作家、散文家。生于伦敦,一生贫困潦倒,曾因负债入狱多年。他的作品对中下阶层,特别是对受封建势力压迫的平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德克于1598年开始戏剧创作,以写喜剧为主,曾先后与B.琼森..

德意志民族剧院

德意志民族剧院 : 18世纪后半叶德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建立的一些剧院的通称。它的榜样是法国的法兰西剧院。当时四分五裂的德国建立了几个民族剧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汉堡民族剧院(1767~1769),G.E.莱辛曾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