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敖包

圣敖包:

蒙古族民歌。

产生并流传于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共10段20行。为两行一段体。歌中满怀激情地描绘了牧民起义——独归龙运动达拉特旗大营及属地的雄姿,表现了牧民对人民革命政权的爱戴和崇敬之情。

歌中唱道:“圣敖包的顶上起了雾好,天上下雨多了草场好。”“展旦召的西北面搭着花帐篷,那是将军参领尊贵梅林的军大营(指独归龙大营)。”

为您推荐

湿婆

湿婆:印度神话中的重要神祇。与梵天、毗湿奴并称为印度教三大主神。是毁灭之神、苦行之神和舞蹈之神。他有三只眼睛,手持三股叉,终年住在雪山上苦修。他创造出刚柔两种舞蹈,被尊为“舞王”。他有极大的降魔能力,额上的第三..

十三陵的石人石兽

十三陵的石人石兽:汉族传说。流传于北京。相传有一皇帝想把十三陵的石兽石人搬到自己的陵地。便传旨叫宰相去办。宰相觉得这些石雕不应搬走,可又想不出好办法,只好对这些石雕宣布了皇上的圣旨。当天夜里三更,12位石人来到..

沈周的传说

沈周的传说:艺术家传说。沈周(1427-1509),明代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石翁,长洲相城(今江苏吴县)人。一生不仕,毕生从事诗书绘画艺术。擅画山水,其艺术风格坚实豪放,厚重凝练。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沦之势,人称“细沈”。取..

神话的价值

牲畜的赞歌

牲畜的赞歌:柯尔克孜族民歌。以组歌的形式,唱出了马、牦牛、羊、骆驼等牲畜的特点、性能以及它们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马赞》唱道:“马是畜中圣”,“是勇士的坐骑”,“是双腿”,“是朋友,又是护兵”;《牦牛赞》唱道:“..

施耐庵的传说

施耐庵的传说:文学家传说。施耐庵,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祖籍苏州,生平事迹不详。元至顺进士,卒于明洪武初,年75岁。所着《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传说颇..

十六字方针

十六字方针: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确定的民间文学工作方针,即:“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全面搜集,意谓不管地区、时代、内容如何,只要是民间口头流传的作品都要搜集记录。重点整理,要求选择优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