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论语笔解
韩愈生平见“论语注”条。李翱(772~841),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幼勤于儒学,博雅好古,贞元十四年(798)中进士第,官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
在学术上,他追随韩愈,以师友相称。
其主要贡献是阐扬儒家人性学说,撰《复性书》,同佛家的“佛性”学说相对抗。他与韩愈一起同尊子思、孟轲,共同宏扬《中庸》、《大学》的思想学说,使《孟子》与《大学》《中庸》在儒学经典中的地位显着提高。
至宋儒以二者与《论语》并举为《四书》,又使《四书》与《五经》居于同等地位,韩、李二人乃有启源之功。《论语笔解》是二人共同研习《论语》的结晶,注中以“韩曰”、“李曰”相区别。
《笔解》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改动原文原字。
如《论语·公冶长篇》“宰予昼寝”,韩愈以为“昼当为画字之误也。”《雍也篇》:“人之生也直”,韩、李皆认为“直当为德字之误也。”二是修改前人注解。
如《里仁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旧注将其分别作解,韩、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诠释,使解说更深入一层。三是韩、李二人互相呼应,共创新说。
如《阳货篇》中“六言六蔽”的解说,韩愈分为前三种和后三种,以为前三种是泛指,后三种是针对子路的个性而发;李翱在此基础上引申,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克服和纠正六蔽。四是二人讨论各有侧重,时有异同。如二人的人性论,观点大体相同,但韩愈侧重于理,强调“穷理尽性”,李翱侧重于心性,强调“尽心知性”。总体上讲,《笔解》份量不大,但内容丰富,为唐后期经学放出异彩。
《笔解》一书在唐已流行,但未见着录于《唐书·艺文志》及唐代书目。四库馆臣曾“以意推之,疑愈注《论语》时,或先于简端有所记录。翱亦间相讨论,附书其间,迨书成之后,后人得其稿本,采注中所未载者,别录为二卷行之。”是书现有《古经解汇函》等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