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四书反身录

[四书]四书反身录:六卷,续一卷。

李颙(1627~1705),字中孚,号二曲。周至人(今属陕西)。自幼家境清贫,无力读书。自学经书,博览子史,旁及九流和释道二氏,学识广博。曾到东南和陕西等地讲学,听者甚多。康熙时地方官曾以“山林隐逸”,“博学鸿儒”等名义举荐。

他借口老病坚拒赴京。康熙帝西巡,特召入见,又以衰老为由,遣子慎言诣见,以所着《四书反身录》等奏进。

他一生主述王守仁的心学,以尊德为本体,强调明己心,见己性,反躬自省,以恢复良知良能。

晚年又以口耳之学,无当于心身,指出陆王之学,弊在“空寂”,程朱之学,病在“支离”。后来专以返躬践行为主。故是书极为切实,有益人的修养和经世致用。

他强调“格物”是圣学入门第一义,入门一差则无所不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能不慎。“物即身、心、意、知、家、国、天下之物,格者格其诚、正、修、齐、治、平之则”,以明学有先后之序。

格物即《中庸》之择善,《论语》之博文。“博文原以约礼”,“格物原以明善”。

并认为,此善非他,即做人的法则。也就是行为标准,能如此就是善,不如此就是恶。明乎此,便是知致。李颙的主张代表当时的一种思潮、一种学派。

当时儒学有南黄(宗羲),北孙(奇逢)、西李(颙)之称。

可见其影响之大。

该书在清朝时已有刻本,《四库全书》有浙江巡抚采进本。有《李二曲先生全集》本(同治版、光绪版)。





为您推荐

[四书]四书纂笺

[四书]四书纂笺:二十八卷。 詹道传,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平不详。此书依古代笺疏的体例编撰,取朱熹《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在其本句之下标注音读,考订名物,间或解释朱熹所引成语,证其出处。 书中所援引虽有牴牾、疏漏之..

[四书]问辨录

[四书]问辨录:十卷。 高拱(1512~1578),字肃卿,新郑人。嘉靖进士,历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等职。嘉靖四十五年(1566),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时累进中极殿大学士,日渐专权。 神宗即位,为张居正及中官冯保逐罢,撰有《高文..

[四书]四书留书

[四书]四书留书:六卷。 章世纯,字大力,临川人。天启举人,官至柳州知府。所着总名曰《留书》,此为其说《四书》者六卷,另有内集一卷,乃所着子书,散集一卷,乃所作笔记。书前有世纯自序,后有跋,皆言诠释《四书》之意。 此书分章抒..

[四书]孟子集疏

[四书]四书管窥

[四书]四书管窥:原为五卷。 史伯璿,平阳(今属浙江)人,字文玑。少嗜学,博通经史,深得朱熹学说宗旨,终身隐居不仕。另有《管窥外编》。伯璿历三十年撰成《四书管窥》,此书引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胡炳文《四..

[四书]论孟精义

[四书]论孟精义:三十四卷。 隆兴元年(1163),朱熹曾辑诸家论说《论语》为“要义”一书,其本不传。乾道八年(1172),因复取二程、张载及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说,荟粹..

[四书]夏礼

[四书]夏礼:意为夏代制定的礼制。 《论语·为政》:“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