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四书遇:总六册,不分卷。
张岱(1597~1685)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亦称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巴蜀,迁居江南山阴。明亡后,张岱披发入山,避居剡溪。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以爱国遗民自居,努力着作。几乎用了三四十年的时间,撰写读《四书》的心得,终于完成了这部系统的有自己观点的《四书遇》。
《四书遇》按《大学》、《中庸》合为一册,《论语》分为三册,《孟子》分二册。书名《四书遇》,取遇其机缘,博通之际、豁然而解的意思。
该书旁证博引,自四部七略到明人猥语琐言均一一列举,此书涉及人物就有二六七人之多,足见功力之深。
该书系统而又集中地论述了《四书》的一些章句,汇集诸家意见,研讨颇精。
如对《孟子·雪耻章》的分析就极有见地,说:“惠王急于报怨,不顾疲民。孟子教他不性急,且休养生息,俟其力全而后用之。
以我间暇,攻彼疲敝,自然无敌。”论述有力,切入孟子思想的核心。张岱崇信陆王心学,他指出“圣人论人,必论其心”。
(《衡君章》)“心体中打迭得干净,圣贤学问自一了百当。”他不同意道统说,即由尧传舜、传禹、汤、又传文武周公,再传至孔孟,他指出“此孟子一片忧范惕厉之心。盖既以私淑,而又恐不得与斯文道统几绝也。作自任看者,吾不谓然。”(《道统章》)反对自任自授道统说,这和儒家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和道统论的思想又有所不同。此外,他对孟子的性善说也有不同看法,认为不能以情代性,见美色、见金银而心动,“不攻自破”,怎能说人性善呢?不仅如此,该书对程朱及其理论体系多有非议,也有所批判,计有三十多条。指出儒者全无实用,体不真,用不实。该书不只阐述《四书》经义,对时政也有所涉及和总结借鉴。该书在有清一代未能刊印,只有稿本;藏于浙江省图书馆特藏书中,直到1986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才有正式印本。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