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读四书大全说

[四书]读四书大全说:十卷。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湖南衡阳石船山,又称船山。祖籍江南高邮(今属江苏),先祖王会参加明朱棣“靖难”有功,擢怀远将军,世袭衡州卫指挥同知。从此,定籍衡州(今衡阳市)城南回雁峰王衙坪。他十四岁时中秀才,后来抗清失败后,隐居在湘西和石船山,专心着书立说。

《读四书大全说》卷一大学凡十章、卷二、卷三中庸凡三十三章,卷四、卷五、卷六、卷七论语凡二十篇,卷八、卷九、卷十孟子凡十四篇。该书是以读书杂记的体例,按照《四书》原篇章的次序,对其中一些重要思想作出自己的解释。

他认为人的认识是靠感官反映,靠头脑思考,才能认识事物。他反对《四书》中宣扬的“生而知之”、“先知先觉”和传注中“不待学而了然于胸中”的观点。他明确地说:“耳有聪,目有明,入天下之声色而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聪必厉于声而始辨,明必择于色而始晰,心出思而得之,不思不得也。

”书中还强调行的重要,他指出天下之事,“无先知先觉了方去行之理”。事到身上怎能由你从容去致知,“便尽有暇日,揣摩得十余年,及至用时不相应者多矣。”“凡知者未必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反复强调行的重要,能行才能真知。该书还提出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他指出,人生“终不离欲而别有理”,理与欲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甚至他还认为,“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这是对人欲与天理关系的一种新的阐明。他对中庸也作出新的解释,指出“中者体也,庸者用也。”这是对朱熹思想的进一步否定。他提出了系统的不同于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观点。因此可以说,它是对孔学的扬弃,对理学的批判,对儒学的总结,对新思潮的推进,打出了早期启蒙思想的旗帜。

这部书的撰成也是《四书》发展里程的标志。它较系统地批判了理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

该书直至道光、咸丰时才由邓显鹤编成书目,同治年间曾国荃刊成《船山遗书》共七十七种,二百五十卷。其中关于《四书》的着作:有《四书训义》、《四书考异》、《四书详解》、《四书稗疏》、《读四书大全说》。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有《读四书大全》单行本。



为您推荐

[四书]四书大全

[四书]四书大全:三十六卷。 胡广(1370~1418),字光大,吉水人。建文进士,甚得成祖信任,历任翰林修撰、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卒于官。撰有《胡文穆集》。永乐十二年(1414),胡广与杨荣、金幼孜等奉敕撰修,成..

[四书]学庸正说

[四书]学庸正说:三卷。 赵南星(1550~1627),字梦白,高邑人。万历进士,历任吏部员外郎、左都御史、吏部尚书等职。东林党领袖之一,与邹元标、顾宪成号称“三君”。因忤逆魏忠贤,被削籍谪戍。撰有《赵忠毅集》、《味檗斋文集》..

[四书]四书遇

[四书]四书遇:总六册,不分卷。 张岱(1597~1685)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亦称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巴蜀,迁居江南山阴。明亡后,张岱披发入山,避居剡溪。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以爱国遗民自居,努力着作。几乎用了三..

[四书]大学翼真

[四书]四书通

[四书]四书通:二十六卷。 胡炳文(1250~1333),婺源(今属江西)人,字仲虎,号云峰,世称文通先生。至元中,任江宁教谕。大德间,历信州路学录,辟道一书院山长;调兰溪州学正,不赴。 至大间,受聘掌婺源明经书院教事。 其学宗朱熹,并受其..

[四书]大学指归

[四书]大学指归:二卷,附考异一卷。 魏校,字子才,昆山人。弘治进士,历任南京刑部郎中、广东提学副使、国子祭酒、太常卿等职。撰有《六书精蕴》、《周礼沿革传》等。此书乃其解释《大学》之作,首以古篆写古本正文,次乃为指归..

[四书]孟子说解

[四书]孟子说解:十四卷。 郝敬,字仲舆,京山人。万历进士,历知缙云、永嘉、江阴等县。撰有《周易正解》、《尚书辨解》、《毛诗原解》、《周礼完解》、《春秋直解》、《读书通》等。此书前有孟子遗事及读《孟子》三十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