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基 : 埃及著名诗人。出身于贵族家庭。开罗法律学校毕业后,赴法国留学,主攻法律,兼学文学。回国后任国王阿拔斯二世御前诗人达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他对英国废黜埃王,另立亲英派不满,被流放到西班牙。战后回国,便专门从事诗歌写作。他是继大诗人巴鲁迪之后阿拉伯诗歌复兴运动中坚之一,被誉为“诗圣”,在阿拉伯享有盛誉。流放前,他亲近埃及王室和奥斯曼帝国,写了大量宫廷颂诗及情诗、诔诗、饮酒诗等。他也关注着民族的命运,著名史诗《尼罗河谷的巨大事件》(1894)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埃及历史的画卷,表达了他对祖先业绩的崇敬及对国家屡遭不幸的沉痛心情。《淡水洼的回忆》(1907)表现了对残暴的英国殖民者的仇恨和对敢于揭杆而起进行反抗的农民的钦佩。流亡期间他的诗大都缅怀历史、凭吊遗迹、抒发思乡之情。名诗《尼罗河》尽情讴歌了哺育埃及人民的尼罗河,倾注了对深受蹂躏的祖国的无限深情。回国后他的诗不再为国王歌功颂德,转向描写人民的愿望和社会政治生活,这是他创作道路上的转折。他在他的诗中号召各政党不要相互勾心斗角,应团结一致对敌,支持叙利亚人民的反法斗争和利比亚人民反对意大利占领的斗争。此外,他还用诗歌表达了通过改革教育、发展文化、解放妇女等途径实现民族独立的主张,反映了成立埃及银行、建立埃及大学等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他晚年借鉴法国古典派戏剧,创作了5部古典题材的诗剧、1部现代剧和1部散文剧。其中《克娄巴特拉之死》(1929)和《莱伊拉的痴情汉》(1931)最有名。前者讲的是埃及抗击罗马侵略的故事。后者是阿拉伯式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他把诗剧介绍到阿拉伯文学中来,开创了阿拉伯文学的新领域。邵基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想象丰富,描写细腻,音韵铿锵和谐,语言凝练畅达,特别是能灵活地运用古典的比喻和借喻,遣词造句灵活自如。他的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受到阿拉伯各国读者一致的赞颂。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