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 : 现代文学期刊。月刊。中国作协机关刊物之一。《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出版。1949年10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刊最早、影响最大、以发表创作为主的全国性文学刊物。从1949年至1966年先后担任主编、副主编的有茅盾、艾青、丁玲、邵荃麟、严文井、秦兆阳、葛洛、张天翼、陈白尘、韦君宜、李季等;先后担任过编委的有何其芳、赵树理、周立波、沙汀、袁水拍、胡风、吴组缃、艾芜、魏金枝、谢冰心等。该刊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兼收中篇小说和长篇选段,同时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兼及文学性强的戏曲、电影、曲艺等作品,并以一定篇幅开辟《创作谈》等栏目,发表文学评论。在总体面貌和发展过程中,代表着当代文学创作各个时期的最高水平。建国初期,该刊发表的作品多侧重于反映“新的人世”、“新的世界”,如《洼地上的“战役”》(路翎)、《春种秋收》(康濯)、《明朗的天》(曹禺)、《三里湾》(赵树理)等。这一时期,一些涌现出来的新星如王蒙、邵燕祥、公刘、柯岩、李瑛、白桦等人的成名作或处女作,也多发于《人民文学》上。他们的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喜悦,饱含着对历史和未来的思索。1956年,文艺界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情况下呈繁荣景象。一批触及时弊、大胆探索的作品如《在桥梁工地上》、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铁木前传》、《红豆》发表于该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1957年到1963年之际,创作界渐受“左倾”思想的压制,但还是在该刊推出了不少力作:如《百合花》(茹志鹃)、《山乡巨变》(周立波)、《李双双小传》(李准)、《望星空》(郭小川)、《羊舍一夕》(汪曾祺)、《土地》(秦牧)、《长江三日》(刘白羽)、《记一辆纺车》(吴伯箫)等等。1964年后,却再也没有什么好作品出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刊直到1976年1月复刊。1977年至今,先后由张光年、李季、王蒙、刘心武出任主编,孙犁、严文井、草明、贺敬之、徐迟、张志民、徐怀中、葛洛、蒋子龙等一批著名作家先后任编委,开始了解放思想的长期斗争。发表了许多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为繁荣和提高文学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起了推动作用。如《班主任》(刘心武)、《乔厂长上任》(蒋子龙)、《陈奂生进城》(高晓声)、《春之声》(王蒙)、《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张承志)、《西望茅草地》(韩少功)、《人妖之间》(刘宾雁)、《船夫》(柯岩)、《白日梦》(北岛)等。这些作品切中现实,传达人民心声,凝聚着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期望,具有求实向上的革新精神和艺术探索性。《人民文学》锻炼培养了中国文坛上一大批作家,发表了许多佳作,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