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学

    白话文学 : 相对文言形式而言的文学样式,即“五四”文学革命所提倡和确立的新文学。白话形式的文学作品唐朝以来即有之,但真正以白话取代文言,以通俗浅近的白话表现新思想、创作新形式的文学,正式开始于“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从1917年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等文都从理论上探索、阐述了白话文学的意义和实质。鲁迅的《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等白话新诗,大量的白话散文以及白话剧作在创作实践上奠定了白话文学的正宗地位。《新青年》从1918年5月起完全改用白话,1919年下半年起全国白话文刊物风起云涌,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至此白话终于取代了有着2000余年悠久历史的文言。此后,白话文学更以其不可阻挡的势态向着生气勃勃的局面深入发展下去。白话文学的创立与发展,体现了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您推荐

白话文运动(语言)

白话文运动(语言):近代语文运动之一。1917年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新文学代替旧文学,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引起巨大反响。1918年开始,鲁迅发表一系列白话小说。1920年,全国各种白话报刊已达四百..

白话文学

白话文学 : "五四"文学革命中提倡和创立的新文学。在中国古代,虽早已存在用浅近通俗、接近口语的白话所写的文学作品,却始终未能与文言作品相抗衡并被视为文学发展的正宗。近代在桐城派古文盛行一时的情况下,为..

《白话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 胡适(1891~1962),徽州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著述甚丰,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等。原为著者的讲义,几经增修,于1928年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其后版本甚多。原计划写上..

白话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