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学史》 :
胡适(1891~1962),徽州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著述甚丰,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等。
原为著者的讲义,几经增修,于1928年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其后版本甚多。原计划写上、下两卷,但下卷没有写出,仅有上卷传世。全书共分两编,16章,第一编“唐以前”共10章,第二编“唐朝”共6章。其所谓“白话”有三个意思:“一是戏台上说白的‘白’,就是说得出,听得懂的话;二是清白的‘白’,就是不加粉饰的话;三是明白的‘白’,就是明白晓畅的话。”著者从文学进化观出发,推崇白话文的地位,认为白话文有千百年的历史,是平民文学、写实文学、活文学;而相对应的文言文学则是庙堂文学、贵族文学、死文学,为白话文取代古文寻找理论依据。以独特的视角和体例,对自汉至唐的白话文学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首次将中国古代的白话文学作为正面的主体予以表彰和文学史建构,确立其“正宗”地位。著者意识宏通,眼光独到,多发人所未发。还注意中外对照,实开比较研究的先河。此书举例丰富,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当时及后世好评如潮,被称为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领衔推动了文学史的主潮,是影响巨大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招致诸多批评,被认为是先入为主,成见太深,有矫枉过正之嫌,刻意贬低乃至抹煞二千年的文人文学,留下了很多遗憾。以现代学术准则来考量,此书虽有诸多不够严谨之处,然其思想文化上的意义远在一般文学史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