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 1936年春,为贯彻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弥补“国防文学”口号本身含义上的缺陷及纠正其右倾错误倾向,鲁迅与茅盾、冯雪峰、胡风等共同商量,拟议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这一口号在胡风1936年5月发表的《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中正式公之于众。鲁迅深刻阐明了这一口号的含义,他指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发展,是无产革命文学在现在时候的真实的更广大的内容。”(《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同时批评了“国防文学”倡导者们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错误思想,特别强调了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的责任。“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一口号对进一步准确而广泛地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抗战文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为您推荐

国防文学

国防文学 : 1936年初,当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大规模侵华、华北危机极为严重的时期,上海文艺界为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促进文艺界的广泛团结,更好地为抗日救亡运动服务,以..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 全国性文艺工作的盛会,从1949年至1979年共召开过四次。第一次,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今北京)召开,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毛泽东亲临大会讲话,朱..

“为艺术”的文学

“为艺术”的文学 : “五四”文学革命后出现的具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的文学思潮,主要体现在创造社、新月社诸作家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中。这种思潮把追求艺术的“全”与“美”作为最高目标,..

“为人生”的文学

民族主义文艺

民族主义文艺 : 出现在30年代初的一种反动文学主张和运动。1930年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日益发展壮大的形势下,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组织了一批政客和文人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提倡“民族主..

“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 : 指“五四”时期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改革运动。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初步展开文学革命的讨论,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冲..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1月,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等12人在北京正式发起成立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