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叶集派”

    “九叶集派” :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主要诗人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九叶集”派诗人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主要诗歌“要扎根在现实里,但又不要给现实绑住”。他们的诗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与现实精神。他们在艺术上自觉地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善于运用较大跨度的跳跃性来形成“陌生化”的独特的艺术效果。他们在诗歌理论上也系统地阐述了新诗现代化的种种途径和方法处于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时代交替的历史转折点上的“九叶集”派诗人,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为开辟新诗发展的新途径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您推荐

现代派

现代派 : 30年代出现的以戴望舒为代表的新诗创作流派。它是由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演变而成的。现代派因1932年5月刊行的《现代》杂志而得名,现代派的诗大多发表于这个刊物。..

战国策派

战国策派 : 1940年前后出现在国统区的一个颂扬国民党特务统治、宣扬法西斯主义的文艺派别。代表人物是林同济、陈铨、雷海宗等。因为他们在昆明和上海先后出版《战国策》杂志,并在重庆《大公报》开..

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 现代文艺论争。是抗日战争时期关于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讨论,是左联时期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的继续、深入和发展。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新文学如何同本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即如何更好地..

甲寅派

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

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 : 是中国文联和文化部共同领导下的科研教学机构。1950年成立。当时名为中央文学研究所,丁玲为主任委员,沙可夫、李伯钊、何其芳、黄药眠、田间、康濯、陈企霞等12人任委员..

“两个口号”的论争

“两个口号”的论争 : 是指发生在1936年的“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之间的论争。它是抗战爆发前夕革命作家内部就如何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展开的一场论争。..

“礼拜六”派

“礼拜六”派 : 因1914年至1923年刊行的《礼拜六》周刊而得名。“礼拜六”派在创作倾向上与“鸳鸯蝴蝶派”基本一致,只是创作内容更为驳杂。两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同一群人。因此,“礼拜六”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