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 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天资聪明,少有诗名。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时中书判拔萃科。十九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初,补盩厔尉,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求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后奉召回京,任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后因朝中党争激烈,上书言事多不从,遂于长庆二年(822)请赴外任,出为杭州、苏州刺史。为政数年,勤政爱民,颇有政绩。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故后人又称白傅或白太傅。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少怀大志。政治上,关心人民疾苦,直言敢谏,要求统治者“以天下之心为心”,“以百姓之欲为欲”。建议“立采诗之官,开讽谏之道”。这时的作品积极反映现实,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思想上,综合儒、释、道三家,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本。早期积极进取,志在兼济,自贬江州司马后,逐渐消沉,采取全身远祸,独善其身的态度,选择了不做朝官而做地方官的“吏隐”道路。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作用,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空泛之作,继承《诗经》、汉乐府和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元稹等人积极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出现了又一个高潮。前期所作讽谕诗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生活,以《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为代表。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观刈麦》、《杜陵叟》、《卖炭翁》、《轻肥》、《买花》、《红线毯》、《新丰折臂翁》、《上阳白发人》等。这些作品主旨明确,形象鲜明,语言警策,寓意深刻,突破了“温柔敦厚,微词婉讽”的儒家传统诗教,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中占有突出地位。讽谕诗外,感伤诗也颇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长恨歌》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情调哀婉,寄托幽深。《琵琶行》将琵琶女的沦落不幸,跟自己被贬后的遭遇联系在一起,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凄苦心声。这两首长诗结构宏伟、井然有致,想象丰富,语言明快,形象鲜明,极富有艺术感染力。此外,他的一些抒情写景小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 《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等,也写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历来脍炙人口。艺术上,白诗语言浅近,风格平易,通俗明快,纡徐畅达,有白居易作诗令老妪都解的传说。其诗流传甚广,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诗以外,他的《与元九书》是一篇完整、系统的诗论著作,是古代文艺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另外,白居易还作有散文和曲子词。生前曾将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75卷,收诗文3800多篇,后经唐末动乱,已散乱不全。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曾影印出版。另有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已影印出版。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顾学颉点校《白居易集》,又编《外集》2卷,较全。中华书局1962年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白居易年谱》等,均可资参考。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