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 : 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世称宛陵(宣城古名)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荫补太庙斋郎,任河南县主簿。天圣九年(1031),在西京洛阳附近的河阳县任主簿,与当时在洛阳任职的欧阳修、尹洙等人往还,受到推重,并与欧阳修结为挚交。后曾知建德、襄城等县。皇祐三年(1051)赐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世称梅都官。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参加者,与苏舜钦齐名,时称“苏梅”。他反对浮艳晦涩的诗风、文风,论诗强调《诗》、《骚》传统,注重诗歌的审美特征,认为诗歌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并提出以“平淡”作为诗歌的最高艺术境界,《读邵不疑学士诗卷》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这些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现存的2500多首诗中有部分作品反映民生疾苦,富于现实精神,如《汝坟贫女》、《田家语》、《陶者》等。其他大量抒情写景的作品风格平淡,意境幽远,如《鲁山山行》、《东溪》等,都有清新自然、朴素淡雅之美。但梅诗亦时有生硬古怪之病,且追求语言质朴,有时不免枯燥,缺乏文采。此外,应酬之作过多,空洞贫乏,有些诗取材琐屑,意思无聊,也是梅诗一病。他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成就很受世人推崇,刘克庄《后村诗话》称他为宋诗的“开山祖师”。著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今人朱东润有《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