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概》

    《艺概》 : 诗文论著。清刘熙载著。这是作者晚年所著的谈艺之作。全书共6卷,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分别论述文、诗、赋、词曲、书法和八股文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写作手法等,并兼评述各类文体的重要作家作品。以“概”命名,据作者《自序》说,在于“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可以以简驭繁,触类旁通。
《艺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几个方面。第一,是强调艺术创作的独创性,主张“阐前人之已发,扩前人之未发。”要求有作者自家面目在。《诗概》说作乐府诗自然要先得古人本意,“然不能自寓怀抱,又未免为无病而呻吟。”《赋概》道:“《离骚》不必学《三百篇》, 《归去来辞》不必学《骚》,而皆有独至处,固知真古自与摹古异也。”《词概》也说:“词要清新,切忌拾人牙慧。”总之,他认为“文惟其是,惟其真,舍是与真,而形模于古,所贵于古者果如是乎?”“诗不可有我而无古,更不可有古而无我。”第二,主张“诗品出于人品”。刘熙载认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作家的主观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作品是作家情志的外在表现,因此,有什么样的人品便都会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书概》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赋概》说:“古人一生之志,往往于赋寓之。”他要求作家艺术家首先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人品,认为“尚才不如尚品”;“书也者,心学也。心不若人而欲书之过人,其勤而无所也宜矣”。第三,主张文质统一。刘熙载认为,文和质不能割裂开来,而应是一个有机的整本,《书概》说:“凡物之文见乎外者,无不以质有其内也。”《文概》说:“文字要善认,当知孤质非文,浮艳亦非文也。”他对“文灭其质”、“情不称文”、“舍理而论文辞”、“离有物以求有章”等形式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主张“尚实”。他举杜诗为例,说明优秀的作品形式因素决不显得突出。“杜诗只‘有’ ‘无’二字足以评之。有者但见性情气骨也,无者不见语言文字也。”“不见语言文字”,即是说内容与形式结合得极为完美,形式因素完全服从于表现内容的需要。第四,艺术辩证法的运用。《艺概》中多处体现了作者的辩证眼光,使得他往往有过人的见解。如《文概》评《国语》“物一无文”一语道:“后人更当知物无一则无文。盖一乃文之真宰,必有一在其中,斯能用夫不一者也。”这是指出了统一与杂多的辩证关系。又如《诗概》讲律诗创作道:“律诗既患旁生枝节,又患琴瑟之专一,融贯变化,兼之斯善。”指出了融贯与变化的辩证关系。《艺概》提出了一系列两两相对的文艺范畴,强调二者的辩证统一,这在古代文艺理论论著中是十分突出的,也是很有启发性的。《艺概》一书的局限,在于较多地宣扬了封建伦理,要求诗文为封建教化服务,以“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为本,以及较多地偏重形式因素的评述,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不够等。这些,和刘熙载本人政治思想的消极保守是分不开的。
有《古桐书屋六种》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排印本。

为您推荐

《赋话》

《赋话》 : 一名《雨村赋话》。赋评论集。清李调元(号雨村)撰。10卷。为其视学广东时指导诸生习赋而作。分《新话》6卷、《旧话》4卷。《新话》为撰者自著,重在采摘自汉、魏至明代赋作中“佳语”,..

《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 : 文史论著。清章学诚撰。8卷,分内篇5卷,外篇3卷。内篇多半泛论文史,提出“六经皆史”之说,认为六经是古代典章制度的记载,用以申述其“道不离器”的观点。外篇全为讨论方志之文,对修..

《谈龙录》

《谈龙录》 : 诗文评。清赵执信撰。1卷。为批评王士祯而作。论诗反对“神韵说”,主张“诗以言志”,“必使后世因其诗以知其人,而兼可以论其世”。“诗之中须有人在,诗之外尚有事在”等。持论之核心..

《石洲诗话》

《四六丛话》

《四六丛话》 : 书名。清孙梅编。33卷。此书前28卷,专论元代以前的历代骈体四六,共分骚、赋、表、启、碑志、祭诔等19目,另有“总论”1目,共20目。每目均汇辑前人旧说,并各为叙论,述其原委、体制等..

《词林纪事》

《词林纪事》 : 词话集。清张宗橚撰。22卷。是书辑录唐、五代、宋、金、元共422家词人的籍里、事迹、佚闻等。在抵依词人时代先后为序编排,条贯清晰。必有事始录其词,有关考证,评论等,附于词后;间..

《北江诗话》

《北江诗话》 : 诗话。清洪亮吉(号北江)撰。6卷,另有仅刻前4卷或后2卷者,皆非全书。内容以论诗为主,间及文、赋。论诗中又以《诗经》为主,于魏晋诗人中独取陶渊明,对盛唐李杜,已视为诗派之支流,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