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诗论》 : 朱光潜著。1931年左右作者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期间完成初稿,1933年归国后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教期间曾以初稿为教材讲授“诗论”,在讲课过程中作了修改补充,1943年由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印行。1948年3月,增补了《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道路》等三篇,改由正中书局出增订版。
作者有感于中国向来只有诗话而无诗学的情况,试图运用《文艺心理学》中所讨论的文艺的基本原理,对中国诗歌作一番学理的研究,建立一个诗学体系。全书共13章,系统探讨了诗的起源,诗与谐隐的关系,诗的境界,诗的表现,诗与散文、音乐、绘画的异同与联系,对中国诗歌的节奏与声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道路的问题。第13章《陶渊明》对陶渊明及其诗歌作了研究。朱光潜认为,诗的起源不是一个历史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他对“谐”、“隐”、和“纯粹的文字游戏”作了分析,指出这三者作为诗的原始形式都产生于人的审美心理需要。诗的境界在于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境界的产生离不开直觉的观照和意象所表现的情趣,是一种情和景的契合。诗人将蕴蓄于心中的意境用语言文字传达出来就是诗。这个传达的过程即是表现,而表现则是情感加意象加语言。朱光潜指出了他的表现说与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异,即是否承认传达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诗论》比较了诗与散文、音乐、绘画的异同及联系,认为诗是有音律的纯文学,节奏是联结诗与乐的重要纽带,诗与画因其媒介不同,因而各有所长。《诗论》还从节奏与声韵的角度,对中西诗歌作了比较分析,重点讨论了中国诗歌的声、顿、韵,并从汉赋的影响、梵音反切的影响,和齐梁时代诗求文词本身见出音乐诸方面探讨了中国诗之所以采取“律”的格式的原因。《诗论》是朱光潜的精心之作,他本人颇为爱重。这部论诗专著体系严谨,持论中肯,既多理论阐述,又不乏具体作品的分析,在加强诗歌理论研究和推动新诗创作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编入上海文艺出版社《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

为您推荐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毛泽东著。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凯丰同志(当时任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联名邀请延安文艺界的一些同志召开文艺座谈会,该文即是毛泽东同志在会上的发言。《讲话》包..

《平民文学》

《平民文学》 : 中国现代作家周作人的文学论文。发表在1919年1月的《每周评论》第5号上。文章认为平民文学与贵族文学是两种相反的文学观,两者的区别不在形式上,而是在内容上。贵族文学是修饰的和..

《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 : 现代作家周作人的文学论文。发表在1918年12月15日印行的《新青年》5卷6号上。在这篇文章中周作人提出了新文学在内容上的要求:“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

焦菊隐

《文学革命论》

《文学革命论》 : 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陈独秀为支持和响应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而撰写的文章,1917年2月发表在《新青年》2卷6号上。陈独秀正式高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坚定而明确地提出反对旧文学..

冯雪峰

冯雪峰 : 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鲁迅研究专家、作家。浙江义乌人。原名福寿,笔名画室、洛扬、成文英、何丹仁、O.V.、吕克玉等。出身农家。1921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加入文学团体晨光社..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改良刍议》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胡适所写的文章,于1917年1月发表在《新青年》2卷5号上。这篇文章具体地论述了旧文学的八大罪状,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文章针对旧文学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