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 : 战国时代思想家、文学家。尊称为荀子、荀卿,汉代避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曾游学齐国,在稷下学宫讲学多年,齐宣王时被奉为最有声望的学者,三次担任祭酒。后赴楚国,春申君任其为兰陵令。春申君死后,废官著书,终老兰陵。其著作有《荀子》。荀况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韩非、李斯皆出其门下。他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成为先秦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自然观上,他持“天人相分”的观点,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在伦理道德观上,他与孟子相反,持“性恶论”,认为人的先天本性是恶的,只有通过教育、刑罚才能变好,所以强调教育和隆礼重法的作用。在政治思想上,他持以礼治为主、兼行法治的观点,并对“礼”作了新的规定和解释。他的理论文章笔墨恣肆,气势雄深,是优秀的散文。其名篇《劝学》以大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千余字的文章中,连续用了60多个比喻,比喻套比喻,比喻证比喻,层出不穷,目不暇接,使文章显得极为生动,文中多用排比句式,整齐流畅,美于诵读,便于记忆。他又是赋的重要创制者。《汉书·艺文志》分赋为四派,其中一派即以荀况为首,载有其赋10篇。今存《赋》篇中有5篇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以“赋”命名的作品,对汉赋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另有《成相》篇,是用歌谣式的自由体写成的韵文,清代学者卢文弨认为是“后世弹词之祖”。参见“《荀子》”。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