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莱里

    瓦莱里 : 法国诗人,象征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和文艺理论家。1912年开始创作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历时5年,于1917年完成发表,1920年出版《旧诗集存》。1926年发表体现其诗歌创作最高水平的《海滨墓园》,并于同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被韦勒克视为西方四大批评家之一。他的理论断然宣布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没有连续性;强调要非同一般地注意艺术形式,认为除了与情感分离的形式之外别无其他;试图使诗歌完全脱离历史,进入一个纯粹而又绝对的领域。他认为,对于作家,作品和读者,“任何要使这三种实体结合起来的建议都只是幻想。”他相信艺术作品仅存在于活动中,而“诗的实质是活动。”他根据对自己创作过程的内省得出结论:作家的精神活动的特殊状态和作品本身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他基本上是否定创作活动中的灵感和激情的。由于他试图把艺术创造与科学创造统摄于“沉思”或“想象”这类笼统的词语之下,他对诗人的创作过程的分析和把握带上了某种理智主义的色彩。他把诗的艺术视作“人对普通语言的传统价值无感觉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近乎一种代数学。进而他要求诗是纯粹的东西,否定诗是诗人个性的继续,认为完美必须是非个人化的,“消除了作家个人。”在此,作家和作品的连续性被减弱,普通生活情感作为艺术的主题被厌弃和否定了。对于由理智构筑起来的作品,摆脱了个人和情感的混合的、纯粹的或绝对的诗,他提出“纯诗”这一概念来指称它们。他强调“只有字和形式才是语言的真谛”,“诗人是语词的组合者和排列者。而诗抽象地使用语言,它牺牲具体讲话的有限意义而获得一种价值——成为“非语言”,被人重视和重复地讲,刺激人进行形式的再造,而不再是日常语言的这种情形:言语的行为消失了,自身亦随之消除,结束和废弃。瓦莱里的文艺论著有五卷本的《文学杂集》 (1922—1924)、 《关于艺术的札记》(1931)、论文集《诗论》 (1928)、 《艺术断想录》(1935),此外,收编在《杂文集》(1941)和《诸如此类集》(两卷,1941—1942)中的大量警句也体现了他的文艺思想。参见“纯诗”。

为您推荐

朗松

朗松 : 法国文学史家。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在中学任教多年。曾被聘为俄国沙皇皇太子(即后来的尼古拉二世)的文学教授。1888年通过题为《尼维尔或伤感的喜剧》的博士论文答辩,后在巴黎大..

拉法格

拉法格 : 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法国工人党和第二国际主要创建者之一、马克思的学生和女婿。出身于古巴圣地亚哥的一个法国葡萄种植园主家庭。1851年随全家返回法国,后入巴黎大学医学院读..

泰纳

泰纳 : 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文艺理论家。出生于律师家庭。中学时代文理各科成绩优异。1848年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毕业后任中学教师。后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游历英国、比利时、荷兰、意..

布瓦洛

圣·佩韦

圣·佩韦 : 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作家。生于滨海市洛理,14岁随母迁居巴黎。后进巴黎大学医学院学习。之后转向创作和评论。1844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8年去比利时任列日大学的法国文学教授。..

布拉德雷

布拉德雷 : 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代表、牛津大学教授。他的主要理论著作有《莎士比亚悲剧》、《牛津诗歌讲演集》等。他在哲学上是个唯心主义者,艺术上鼓吹纯艺术论。在《为诗而..

休谟

休谟 :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作家。生于爱丁堡一个破落贵族家庭。他同其他经验主义者一样,强调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否认人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把握与理解,走向怀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