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兑斯 : 丹麦著名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生于犹太商人家庭。曾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和美学,深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大学毕业后,游历欧洲各地,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0年完成博士论文《当代法国美学》,其中明显流露出泰纳文艺思想的影响。1871年以后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主持美学讲座。后因思想激进,主张无神论而受到教会迫害,被迫寄居柏林。1883年返回丹麦。翌年加入“丹麦自由党”,并为《政治报》撰稿。1887年应邀赴俄国讲学,后发表《俄罗斯印象记》,在欧洲大力介绍俄国作家普希金、果戈里、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的作品。1880到1890年间,他与尼采保持通讯联系,并受尼采哲学思想的影响。1902年重进哥本哈根大学主持美学讲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巴比塞所组织的“光明社”的领导成员,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他一生著述很多,主要的有:《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参见同名词条)、《波兰印象记》、《俄罗斯印象记》及大量的作家评传,其中《卓伦·克尔凯郭尔》、《爱塞伊斯·台格奈尔》、《路德维希·霍尔贝格》、《丹麦诗人》、《现代的开路人》等较有影响。布兰兑斯在文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上,除受黑格尔的思想影响外,还折衷了圣·佩韦和泰纳的研究方法,对于作家的生平和心理尤感兴趣。他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思想激进,主张文学批评须探讨文学发展的时代精神,因为这才是诗的“生命线”。他强调文学是否有生命力,有价值,就在于它能否提出问题,“文学如果提不出问题来,便会逐渐丧失一切意义。”(《〈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序言》)他还提倡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必须有理想、想象和创新精神,并以此作为文学发展的主潮。布兰代斯的文学史观着重于民族意识和宗教、政治的反映,尤其重视民族心理,把人性、气质、意志等作为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把各民族文学视为描写人的、心理的、国民性的文学。他是继泰纳之后影响很大的文学批评家。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