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小说 : 即无产阶级小说。“普罗”是“proletariat(普罗列塔利亚)”译音的缩写。“普罗文学”(主要是普罗小说)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避免反动派注意而采用的译名,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小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1928年被作为一个口号提出而且形成运动,一部分作家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使小说的题材,主题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革命斗争生活和革命工农形象开始进入小说创作,作品中的战斗意识明显加强。与此同时,也表现出一些较突出的弱点,主要表现在忽视文艺特征的“辩证唯物论的创作方法”及“革命+恋爱”的公式化创作倾向。早期普罗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有蒋光慈、洪灵菲等,代表作品主要有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短裤党》、《咆哮了的土地》,洪灵菲的《流亡》、《归家》、钱杏邨的《义冢》、阳翰笙的《女囚》、郭沫若的《一只手》、戴平万的《激怒》等。由于早期“普罗小说”中较大部分作家存在“革命+恋爱”的公式化弱点,因而这些作品有时被人称为“革命十恋爱”小说。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