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文学之争——台湾文坛一笔

出版时间:1989-10

新旧文学之争——台湾文坛一笔 : 流水账 作者廖汉臣。初载于1954年8月20日及12月10日《台北文物》杂志。初收入李南衡主编、明潭出版社出版的《日据下台湾新文学·文献资料选集》。
本文是专题评述台湾新旧文学论争的重要文献,全文近4万言。史料丰富、翔实,观点持平、客观。本文序论指出:“台湾反日民族解放运动使台湾文学急骤地走上了崭新的道路,它的目标是要求‘民主’与‘科学’。这目标正与中国革命的历史的任务不谋而合地取得一致”。“中国新文学运动发生于民国六年,台湾新文学运动是发生于民国十三年,相距八年。中国新文学运动始于‘文字的改革’而终于‘文学的改革’,台湾新文学运动亦步其后尘,由黄呈聪、黄朝琴提倡白话文于先,张我军提倡诗学的改革于后”。所以作者肯定“台湾新文学运动是受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影响而发生的”。但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由于“不断地受着日政府的压迫和旧文人的阻挠”,新旧文学不断地继续着抗争。文章把台湾新旧文学的论争分为三个时期,进行了相当详细的介绍。第一期的论争从1924年11月21日张我军发表《糟糕的台湾文学界》开始,至1925年8月25日发表《新文学运动的意义》,由对旧文学发起攻击到提出建设新文学具体的主张。第二期的论争,始于1925年,止于1940年。第三期的论争,是指1941年“发生的 ‘台湾诗人七大毛病的论争’ 而言”,这次“对旧文学阵营进行最严历评判的也是旧文学阵营的人”。作者在《结论》中说: “过去的新旧文学的论争,是经过三个时期而发展下来的。就这论争的整个过程看来,可以说: 最初一个阶段,是新旧二个对立阵营的抗争时代,其次的一个阶级,是旧文学阵营的挨打时代,再次的一个阶段,是旧文学的内讧时代”。作者并指出,旧文学阵营虽然受不了时代洪流的冲击,内部自行分化瓦解,但因日政府要利用旧诗人而采取宽大政策,使旧诗人的活动苟延残喘到光复前夜。而新文学阵营虽然乘着时代的潮流,建造了相当广大的地盘,但却受到日政府的摧残,在抗日战争发生后即被禁止活动,陷于停顿。







为您推荐

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

出版时间:1989-10 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 : 张我军著。初载于1924年4月21日《台湾民报》,后收于台湾纯文学出版社1975年8月初版《张我军文集》。张我军当时在北京半工半读。本文针对台湾岛内文化界而发,向青年们指..

建设台湾白话文一提案

出版时间:1989-10 建设台湾白话文一提案 : 郭秋生著。初载1931年7月 《台湾新闻》。文章先分析了日本统治台湾后,日人和台胞在受教育待遇上的差别甚大,“连保障自己最低生活的字墨算都配不得了”。文章认为,日..

怎样不提倡乡土文学

出版时间:1989-10 怎样不提倡乡土文学 : 黄石辉著。初载1930年《伍人报》第9期至第11期。作者提倡的乡土文学,是指“用台湾语做文,用台湾话做诗,用台湾话做小说,用台湾话做歌谣,描写台湾的事物”。文章认为,文..

《中国回族文学作品选·古代诗歌选注》

文坛

出版时间:1989-10 文坛 : 文艺月刊。1952年6月创刊于台北市。由穆中南创办,王蓝为社长,刘枋为主编。它是50年代台湾文艺期刊中,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杂志。创刊号没有创刊词,穆中南在《编后》记中表示“拿货色给..

文艺台湾

出版时间:1989-10 文艺台湾 : 日文文艺双月刊。1940年1月创刊于台北,翌年7月改为月刊,1945年停刊,共出版60余期。创刊时为台湾文艺家协会机关杂志,翌年1月改为文艺台湾社出版,后又归属台湾文艺家协会。主编为日..

文学杂志

出版时间:1989-10 文学杂志 : 月刊。1956年9月20日创刊于台北市。由夏济安、刘守宜、吴鲁芥发起创办。发行人刘守宜、主编夏济安,后改为侯健。创刊号《致读者》说明:“我们的希望是要继承数千年来中国文学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