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_
壮语:中国壮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壮傣语支。使用人口约1,610万。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怀集、连山等地。分南北两个方言。北部方言分邕北、红水河、柳江、桂北、右江、桂边、邱北7个土语;南部方言分邕南、左江、德靖、砚广、文麻5个土语。壮语有单纯声母20个左右,并有腭化、唇化声母,部分地区有复辅音声母;韵母一般有6个元音和9个韵尾。单元音都是长音,带韵尾时有些地方多数元音有长短对立,各地单元音或单元音带韵尾的韵母数约80~120个之间。有6个舒声调和两个促声调,促声调往往又因元音的长短而有不同的调值。语法无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句子的语序是主语–动词–宾语,名词的修饰语一般在名词之后,只有数量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指示词一般在整个词组的最后。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和补充词组,修饰成分都在中心词前,补充成分都在中心词后。基本词汇以单音居多,复音词多为复合词,或由一个词根加上前加成分、后加成分构成,复音的单纯词很少。单音节的动词和形容词后面大都可以加一个描绘性的后加成分,以增添某些附加意义,表示与动词有关的声貌或形容词的不同性质、程度。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汉语老借词已适应各地壮语语音,且一般具有派生新词的能力。新借词多从西南官话吸收。南北方言之间语音的差别比较明显,北部方言一般没有送气声母,南部方言有送气声母。壮族过去使用一种类似汉字的方块壮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制的,用以创作民歌、书写经书、刻碑、通信和记事,至今保留有用这种文字书写的长诗千余种。1955年创制了以北部方言武鸣话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