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语言)

切韵(语言):

韵书。①五卷。隋代陆法言撰。成书于仁寿元年(601年)。中国古代第一部体系完整的韵书。当时律诗已趋成形,且古今、异地的语音差异已引起注意。此书即为正音、统一用韵标准而编写。原书已佚,仅存作者原序。另有敦煌出土唐写本《切韵》残卷三种,编号分别为S2055,S2129,S2683。据此及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等材料考知,《切韵》分一百九十三韵:平声五十四韵,上声五十一韵,去声五十六韵,入声三十二韵。收字一万二千左右,较《广韵》少半。各字附有简略释义。《切韵》系作者与颜之推、萧该等八人考校方俗用语,参照古今字书及六朝韵书的审音和体例,最后由作者写定。其音系性质尚难确认。所反映的大致是当时的标准语或读书音。此书是唐宋韵书的始祖,对古代韵书韵部的分类和体别的定型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中古音的研究及推究上古音,考察近古语音的演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36年出版的《十韵汇编》、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唐五代韵书集成》皆收有此书残卷。②唐代李舟撰。修订了陆法言《切韵》的韵目次序,多为后来韵书所采用。佚。③即《唐韵》。

为您推荐

青郊杂着(语言)

青郊杂着(语言):等韵书。明代桑绍良撰。以“十八部四科五品六级七十四母”等用语,分析汉语声韵调系统。其“四科”即为后世开、齐、合、撮四呼,在汉语等韵“变等为呼”的发展中有重要意义。“五品”是对同部位声母的区分..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语言)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语言):古文字学书。高明着。上下编。八章。上编为古文字学基础,系统论述汉字研究的历史梗概,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的古形、古音、古义。下篇为古文字专题。具体论述了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与铜器铭文,综述了..

四声等子(语言)

四声等子(语言):等韵书。一卷。不着撰者。成书大约在南京。将《广韵》系统的韵部归为通、效、宕(附江)、遇、流、蟹、止、臻、山、果、麻、曾(附梗)、咸(附深)十六摄,分列于二十图。各摄分注“内转”、“外转”。三十六..

韵略易通(语言)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语言)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语言):古文字书。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编写组编,徐中舒主编。收录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文字等古文字形体约一万多个,字头约计三千个,按《说文》分部及次序排列。《说文》所有之字以小篆为字头,《说文》所无者写..

古文字研究简论(语言)

古文字研究简论(语言):古文字学书。林沄着。包括:《导言》,古文字和古文字学;第一章,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第二章,考释古文字的途径;第三章,字形历史演变的规律;第四章,古音问题;第五章,字义的探索;第六章,古文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探..

七音略(语言)

七音略(语言):等韵书。宋代郑樵撰。收入其所着《通志》内。是表现《切韵》系韵书音系的韵图。以羽、徵、角、商、宫、半徵、半商等“七音”,代表唇、舌、牙、齿、喉、半舌、半齿等声母发音部位。故名。分四十三图,列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