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西北方音(语言)

唐五代西北方音(语言):

音韵学书。罗常培着。根据汉藏对音千字文残卷、大乘中宗解残卷、藏文译音阿弥陀经残卷、金刚经残卷、唐蕃会盟碑拓本等材料中的对音和开蒙要训中的注音,证以现代兰州、平凉、西安、三水、文水、兴县等地方音,考证唐五代时西北方言。主要结论是声母方面:(1)轻唇音非敷奉大多数写作送气的[p‘],已露出重唇音分化的痕迹。(2)明母在收[-n]或[-]的前面读[m],其余的变[’b];泥母在收声[-m]或[]的前面读n,其余的变[’d]。(3)舌上音混入正齿音。(4)正齿音二三等不分。⑸床母大部分由禅变审,但澄母却变为照的全浊。(6)浊音禅邪匣变同清音审心晓。韵母方面:(1)宕梗两摄的鼻收声[η]一部分开始消变。(2)鱼韵字大部分变入止摄。(3)通摄的一、三等元音不同。(4)同韵字往往受声母的影响变成不同韵。科学出版社1961年出版。

为您推荐

音切谱(语言)

音切谱(语言):等韵书。十六卷。清代李元撰。对等韵问题及古韵、中古韵部,论之颇详,为李汝珍《音鉴》所本。用“开合正副”代替四等,以论字母与四呼的关系,是其书重点。而其音系则以时音牵合中古字母、韵摄,古今杂糅。韵类十..

韵史(语言)

韵史(语言):音韵书。八十卷。何萱着。分声纽为二十一,用“见起影晓、短透乃贲、照助耳审,井净我信,谤并命匪未”为代表字,分古韵为十七部,其中平声七十一韵,上声六十六韵,去声七十韵,入声七十四韵,总计二百八十二韵,除去数部同入..

古韵标准(语言)

古韵标准(语言):古音学书。四卷。清代江永撰。在顾炎武古韵十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古韵为十三部。其中真、文、魂与元、寒、仙分为二部,先韵两分;萧、宵、豪与尤、侯、幽分为二部;侵为一部,添、咸、衔、严、凡为一部,覃、谈、..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语言)

说文旧音(语言)

说文旧音(语言):古音书。一卷。清代毕沅撰。《说文解字》所附反切为唐五代韵书之音,非汉人之旧音。作者故取唐以前疏、传文中所注《说文》字音切,辑成此书。所取有范晔《汉书注》、李善《文选注》、陆德明《经典释文》等..

中原音韵研究(语言)

中原音韵研究(语言):音韵学书。赵荫棠着。考证《中原音韵》系韵书的流变,说明韵变的由来。基本理清了《中原音韵》与卓从之《中州音韵》的关系。介绍了同系各韵书的特点。研究了《中原音韵》的声类、韵类和等呼。得声母..

音韵阐微(语言)

音韵阐微(语言):韵书。十八卷。清代李光地、王兰生等奉敕撰。据平水韵分部的基本框架和三十六字母划分声、韵类别。各韵列字先分四呼,再以字母分别序列。每字先列《广韵》、《集韵》反切,次列本书自制反切。卷首附有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