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群母有一、二、四等说(语言)

古群母有一、二、四等说(语言):

关于中占声母的学说。《切韵》系统群母限于三等,一、二、四等无群母(《广韵》二等有三个群母小韵,但都不见于宋跋本王仁昫《切韵》)。李荣根据现代方言的对应关系,以匣母“衔”、“寒”、“汗”、“猴”“厚”、“悬”六字,加上“搁”、“掼”“鲠”、“隑”、“咬”、“环”、“怀”七字共十三字作为例证,认为从现代方言看来,可以假定《切韵》时代有的方言群母出现的范围较广,一、二、四等也有群母。丁邦新《从闽语论上古音中的*g-》也提出类似意见,但观念、材料和结论都不相同。在观念上,李荣是根据多种方言推论中古音系,除吴语、粤语、下江官话、徽州话外,也用闽语。丁氏认为闽语的白话音从古汉语分支歧出的时间可能在汉代前后,因此不能用来推测中古音。在材料上,李氏所用除匣母字外,还有见母、疑母和不见于《广韵》的口语性字,性质上颇有不一致之处。在结论上,不同之处在于丁氏系根据闽语可能在汉代前后从古汉语分流的观点,用一组系统和性质相同的字推测上古音中的*g-。

为您推荐

《切韵》严/凡、臻/真韵系之别为声母变读说(语言)

《切韵》严/凡、臻/真韵系之别为声母变读说(语言):邵荣芬《切韵研究》所提学说。《切韵》严、凡两韵系只在上、入声溪母有对立,这个对立的现象可能是后来的增加字造成的,《切韵》原书没有。两韵系在《切韵》成互补状态。《..

喻三、喻四为重纽说(语言)

喻三、喻四为重纽说(语言):关于中古声母的学说。《切韵》以前多数学者认为喻三可以同匣[]相配而写作[i-]但到了隋唐时期,喻三显然已与匣母分离而近乎喻四了。李方桂《上古音研究》以区别重纽三四等的办法来区分喻三与喻四,即..

三A(语言)

三A(语言):邵荣芬所分三等韵之一。包括微、废、殷、文、元、严(凡)六韵(举平声以赅上、去、入声)。与李荣《切韵音系》的子类大致相当。但李书比邵书多出一个庚三来,因李书只照顾到出现于喉、牙、唇音和三等这个标准,而..

魏晋南北朝音系(语言)

《切韵》四等无-i-介音说(语言)

《切韵》四等无-i-介音说(语言):关于等韵的一种学说。高本汉假定《切韵》的纯四等韵(齐、先、萧、青、添五韵系)有前腭介音(他写作[i])。中国学者陆志韦、王静如、李荣等人根据反切上字三等和一、二、四等有分组的趋势,及..

《切韵》船、常声母互易说(语言)

《切韵》船、常声母互易说(语言):关于中古声母的学说。根据中古韵图的排列顺序,可知《切韵》船母是塞擦音,常母是擦音。陆志韦、邵荣芬等根据部分现代汉语方言、《颜氏家训·音辞篇》、梵文字母对音和敦煌写本《守温韵学..

中古三等韵分A、B、C三类说(语言)

中古三等韵分A、B、C三类说(语言):周法高对《切韵》三等韵的一种分类。周氏认为《切韵》三等韵应分为A、B、C三类,各类所属韵如下表: 此表所列诸韵均举平以赅上去入声。而且C类实又分为C1、C2两个次类。各类韵的区别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