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语(语言)

口哨语(语言):

辅助的交际工具之一。有声语言的变体。最典型的是流行于大西洋加内里群岛戈麦拉岛的口哨语。这种口哨语可帮助山民在五公里甚至十四公里的距离中进行口头交际。用口哨语说话时把一两个手指伸入口腔,舌头紧靠牙齿,利用口腔共鸣器发出同平时说话相近的词,有时还用手掌卷成扩音器状以助远传。戈麦拉口哨语的各种哨音同特定的元音相对应,构成交际者互相懂得的句子骨架。它没有丰富的音色,主要靠音的长短和音调的高低。1402年西班牙占领该岛后,西班牙语的音位序列码化为口哨语的信号系列,口哨语逐渐成为该岛西班牙方言的变体。此外,墨西哥和非洲的声调口哨语采用有声语言中声调、重音等超音质音位的因素,构成声调系列,按声调系列可以恢复音位系列。世界上使用口哨语的还有非洲的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与印度北部地区;墨西哥边远地区的马察西克人、印第安人、察波西克人、土耳其特拉布松南部的土耳其人也使用口哨语。

为您推荐

哥本哈根学派(语言)

哥本哈根学派(语言):也叫“丹麦学派”、“语符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主要流派之一。以1931年哥本哈根语言学会的成立为标志,创始人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语言学教授L·叶尔姆斯列夫。学派规模很小,成员大多为北欧的一..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语言)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语言):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语言结构内部各要素因其同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同,发展速度不平衡。词汇、语义变化较快,语法、语音变化较慢。例如1949年到1988年四十年时间里,现代..

中国语言学的索绪尔影响(语言)

中国语言学的索绪尔影响(语言):语言学史研究内容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王古鲁《言语学》、张世禄《语言学原理》将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日译本列为参考书。陈望道《说语文》一文介绍了索绪尔语言、言语、语言活动..

正名主义(语言)

文法革新讨论(语言)

文法革新讨论(语言):语法问题讨论之一。发生在1938——1943年间,以上海《语文周刊》为阵地,参加者有陈望道、方光焘、傅东华、张世禄等,旨在建立具有汉语特点的语法新体系。关于语法体制,陈望道提出*双轴制,傅东华提出*一线..

隋唐宋语言学(语言)

隋唐宋语言学(语言):语言学史分期之一。《切韵》系统的韵书在韵部划分上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在音系、编排上也不断有所改革。唐代产生字母之学,有《归三十字母例》和守温韵学残卷的三十字母。《韵镜》、《七音略》等等韵..

汉语析句方法讨论(语言)

汉语析句方法讨论(语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关于汉语析句方法的讨论。讨论焦点主要是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优劣。大多数人认为两种析句法各有长短,应相互取长补短。有人认为层次分析法不是句子分析法,层次性是语言..